王新航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逐渐形成具有历史特征的正确价值观,这无疑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已经不断地转变着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时,运用知识结构,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教学,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知识结构
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简单地讲就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一定的史料印证,并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意识。这也是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目的所在。但是,就目前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中历史学习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历史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1)选择文科,选择历史的学生比重偏少;(2)选择文科的学生,普遍历史成绩偏低;(3)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历史难学。学生成绩不高,认为历史难学,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其实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建立时空概念。历史不是断裂的事件,更不是单片的树叶。单纯的死记硬背,形不成知识体系,缺乏对历史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造成阶段特征模糊,从而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二,史料实证能力薄弱。现在的高中历史,不管是平时学习还是高考试题,都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学生成绩不理想,很多都是不会解析材料,对提供的史料不能有效阅读,无法获取有效信息,更谈不上掌握运用进行史料互证。
第三,历史解释能力欠缺。解答问题的能力欠缺,除了不会解析材料之外,还存在的另一问题是不会表达,词不达意,答案不在要点。对开放性题目望而却步,不会自己进行历史解释,更不能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知识结构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结构图的优势与历史学科特点相结合,使知识结构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借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知识结构的教学优势
1.能理清思路,摸清事物发展的脉络
历史是什么?虽众说纷纭,但总绕不过一种通俗说法,那就是指过去发生的事。对事件的认识,我们一般从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方面去了解。因此,学习高中历史,最基础的就是要弄清楚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内容、结果及影响(意义)。简单地讲就是要了解清楚什么人(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干了什么事(what),为什么干(why),结果怎么样(how)。也就是常说的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解决的五个“W”和一个“H”问题。知道了这些要素,也就理清了事件发展的基本过程。而知识框架结构可以完美整合这些要素,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事物发展的线索。
2.能有效建立时空概念和时空联系
目前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本必修书,不管老师怎么设计,课堂教学都会割裂历史之间本来的联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接收的历史知识容易碎片化,缺乏联系性;思维也容易片面化,缺乏系统性。而如果建立知识框架结构,不仅能够将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出来,而且能整合教材,建立直观的时空体系,弥补教材的缺陷。在高考一轮复习中建立知识框架结构,组成历史知识体系,能够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深化和提升。构筑历史学科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尤其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3.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尤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我要学”,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地發现问题。合作学习指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同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知识结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一方面教师梳理框架结构,不用面面俱到,改变了教师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要丰富填充知识点,需要自主探究,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思维梳理,引导学生分析和构建历史知识结构,而学生在学习中,结合历史知识结构,就可以呈现清晰的知识结构网络,这对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结构的运用对策
1.日常教学注重使用知识结构
目前,尚未实施新高考的地区所使用的高中历史课本,不管是哪种版本,内容编排都按照政治、经济、文化板块设置。相对于通史课本而言,这种编排,割裂了历史知识之间的结构联系,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而且这套书的语言文字学术理论性强,叙事却偏于简略,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储备都有很高要求,但是我国当下大多数文科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基础,尤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学生。使用这套教材,很多学生很难全面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使用知识结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复习课着重使用知识结构
复习课,教师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要接收几课或一单元的知识点,那么就要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说得再清楚,都不如一张知识结构图清晰直观,尤其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重要。所以说,知识结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着重要运用在复习课中。
教师在进行历史复习课时具体如何运用,可尽显神通,但一定要重视两个原则:一是老师画的知识结构,着重体现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应用该知识结构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让学生能一眼就看出该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能快速简洁地为学生解惑。
二是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着重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自己绘制知识结构图,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给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先回忆教材初步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对比教材进行修改。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便于系统知识条理。
3.指导学生利用知识结构解题
高考成绩怎样提高,说到底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巧妙运用知识结构,对于提高解题效率,明晰解题思路都极具现实意义。学生在了解题意之后,不着急答题,可以先根据题意梳理出知识框架,在于课本一一对应进行拆分,这样能尽量避免常犯的错误,降低解题的难度。
如: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根据知识结构梳理,可以发现柳宗元的观点是肯定郡县制维护统一,抵制分裂的作用,因而选C。
四、高中历史知识结构的建构策略
如何帮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对于专题史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1.熟读课文。任何时候课本都应该是重中之重,都应该是用功和关注的重点。现在有很多学生喜欢偷懒,拿着教学辅导之类的教辅资料,甚至很多时候都代替了课本的地位和作用。把课本丢在一旁,却大背特背这些教辅资料,真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有的教辅资料都只是课本的归纳简化,而高考是以课本为依托的,所有的题目都能在课本里找到依据。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撇下教材。所以,多读课本,理清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能建立知識点之间的结构体系。
2.理清线索。高中历史知识驳杂,而且专题史的设置无形中割裂了知识点之间,这样就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了历史脉搏,教学自然也就简单了许多。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时候靠时空概念串联。因此,在教学大多数历史事件时,都能够以时间线索来梳理。理清了历史事件的线索,也就建构起来历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掌握技巧。历史学习也可以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一样,用定理公式来推理的。比如,(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2)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3)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4)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讲鸦片战争背景时,我首先让学生明确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把握,然后引导学生具体归纳这两方面的情况。掌握一定的知识技巧,对知识结构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知识结构的运用,对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明晰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紧密结合知识结构,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仁平.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方式[J]. 读写算(教研版),2012(17).
[3] 余文森. 自主学习的内涵[J]. 江西教育(管理版),2008(14).
[4] 倪仲. 构建知识体系法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2014.
[5] 李婕.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2015.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