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萍
摘 要: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剖析了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强调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具体的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
0 引言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成为发展的热点[1]。数据化、信息化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相应的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门槛会提高很多。高等学校应当抓住时代机遇,确定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促进人才就业为导向,注重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使他们能够成人成才。学校应当建立创新创业的组织机构,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创新创业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助力学生驰骋职场。
1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尽管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其开展创新创业存在形式化严重的现象。一些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老师,但他们本身缺乏相应的经验,甚至有些老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其他教学老师通常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分割来看,在教授专业课程或者公共课程时,不会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要素融入所授的课程。换句话说,在教学中,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与创新创业的教育没有经过有效的衔接和融合。应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教授创新创业课程。但总体来说,学校安排的创新创业课时量有限,教学时常常重理论教育而缺少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也主要以书本为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培养方式上来说,大班上课是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他们很难树立起系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此外,具有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人员配置不够,多由其他学科老师代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 “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它能让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这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时代要求。其次,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课程要求,较为客观且在较早的时候对今后的职业做出针对性的规划。他们在确立了职业理想的同时也能培养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再次,有利于高校的人才输出和社会的就业。学生素质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才能够人尽其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的压力。最后,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更具备专业上的优势,能够发挥其作用,应用范围广。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栋梁,是许多高校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要使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能够适应当地的区域产业发展,促进生产结构的变化。
3 探讨“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3.1 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路线图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可用路线图的方式,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内容加以确定,使创新創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从学生的视角来看,确定的路线图可以让学生学习时具有方向性,清晰了解自己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要在何时学会哪种技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路线图作为教学体系中的指南,让教学的课程向教学目标靠近[2] 。
3.2 促进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实现协同育人就是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要素,让不同的主体都积极主动承担起创新创业的教育责任来。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要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各界企业和各类社会力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放合作、协同推进,让全社会成员都参与进来。利用企业的资源,将计算机行业的先进理念、先进知识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形成有效的人才、技术共享机制,形成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形成产品意识,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实操性。学校一般都建立了创业基地,供开展各种各样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除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之外,学校还可以依托校外的创业孵化园,如长沙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长沙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延农基地”这个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内校外创业创新支持平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要求。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基地的重要性提高到显著的位置,让它成为连接社会和校园的纽带,引导学生做好社会服务,并注重将创新创业的科研转换成具体的成果。
3.3 在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正确的定位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现代大学中的学科和专业大多数都在工业革命之后产生,不确定性是“互联网+”的主流常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其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因此,创新创业的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创新创业课程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各个要素中,如专业课、校园的环节和氛围等。将创新创业的要素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具体到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充分挖掘每门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设置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由于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质和可延展性,能够和其他的许多学科进程融合[3]。在建设课程时,可以在教学体系中引入较强实践性质的课程,增加他们对探究的好奇心,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比如,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对植物的生长状态进行建模,建立大数据,使其能够应用于实验室的管理决策中。与其他专业结合起来,比如要建立一个防治植物病虫的系统,需要利用计算机专业的编程、数据库和数据选取、处理图像等知识,学生为了能够完成项目,需要自主去学习相应的知识,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联系起来,实现解决具体问题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锻炼,也将智慧转换成具体的成果,甚至可以具备一定的收益,实现创业。
3.4 摸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具有更新快、创作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这要求学校不断与时俱进,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计算机的教育教学。传统教学十分注重教师的中心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明显,因此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无法挖掘出来。进入到社会中,学生则可能因为缺少创新创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在教育中要尝试着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通过增加慕课教学、PBL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等促进传统教学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3.5 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赛事
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为此还搭建各种平台和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高校要抓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样的赛事赛点,以它们为基准点,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以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网络空间技术等“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服务赛事,让学生在切实的比赛中将创新创业精神和专业学习充分融合,使他们成为能打硬仗的高素质人才。此外,加强赛事的成果转换,推动计算机专业人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开拓创新。
4 结语
发展科学技术是国家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手段,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人才强国。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已深入千家万户,更要注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要以“互联网+”为契机,根据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性质,培养具备高专业性和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具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建桥,黄炜,程钰,等.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1):181-186.
[2]程琳琳,钟晓锐.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 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专业为例[J].福建电脑,2019(1):56-57.
[3]王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决策探索,2018(8):91-92.
(编辑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