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岗交融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写作通识课为切入视角,深入剖析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给出策略建议,探索通识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组成要素,通过改革完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更符合市场需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写作通识课 教学改革
面向新时代背景的变革特征和产业发展趋势,面对社会对人才更多层次的丰富需求,课程知识体系有更丰富的内涵,个性化课程体系的重组搭建是必然的,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也是必需的。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与行业和职业标准高度对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更符合社会及时代的要求,学岗交融是这条路径的一个核心关键点。如何培养出与岗位契合的人才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程培育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写作通识课如何在新常态下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写作通识课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顺应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质保量实现培育目标。本文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写作通识课为例探究该门通识课在新的浪潮下如何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以真正保证通识课的基础地位。
1.写作通识课教学现状
写作通识课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部分专业开设,作为一门通识课地位非常重要,授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质量。
1.1写作通识课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现今写作课通识课教学内容强调共性内容,忽视个性内容,授课内容不会因专业不同而有所改变,所有专业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进度大体一致,造成部分学生在学到某些章节时,觉得与本专业联系不大,没有足够重视,久而久之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日渐降低。这种共性化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新时代要求。
1.2写作通识课程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现今写作通识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总结为四步走,具体来说是提出写作方法—给出案例,结合案例讲析—学生练习—教师点评,该种教学方法适合大多数文种的讲解,也被大多数教师沿用。它有优势,但是对于学生而言新鲜感很重要,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势必觉得枯燥,写作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困难。
2.写作通识课的出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坚决条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写作通识课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出路:
2.1加强各专业调研,改革教学内容,重组课程包,结合各专业特色开设专属写作通识课。
以前写作通识课都是“一刀切”,所有专业都是讲授一样的内容,现在看来是不可行的,只有与专业相契合,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岗位相结合改革教学内容是根本,这门课要焕发新的生命力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内容相当重要。建議分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内容,在内容上可以打造两大块课程包,一个课程包是每个专业都通用需要的写作文种,另一个课程包是改革的重点,即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岗位需求,开设各个专业专属的写作通识课课程包。
例如市场调查文书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媒体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中之重,但对于光电专业学生而言可以作为一般习得的学习内容;新闻稿的写作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而言是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只需简单知晓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个专业对人才需求特别是写作能力需求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写作课教师在划分课程内容时应有的放矢,在分配课时应有主有次、突出重点,才能使这门课程符合专业需求,使学生真正觉得可以学以致用。
2.2组建教学团队,任课教师知识体系实现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发展。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结构,教师要具备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良好对接的能力,组建稳定的教学团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写作通识课教师的培训,建议去相关企业请专业人士做专场讲座或兼职教师。写作是一个综合能力,不仅止于写作这一块,还涵盖很多专业方面,例如法律文书、经济文书等,不仅需要写作能力还需要专业能力,教师团队要集思广益,提高综合素质。
有些专业文种章节写作并非中文系教师能胜任的,需要在教学团队中增加相应专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才,配合完成该部分教学,与实际更结合。同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校内写作通识课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跟班听课专业文种学习,让兼职教师为大学教师传授专业方面写作须知及经验,以此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3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上下功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爱听课、听好课。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再结合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化平台,例如弹幕等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通知”写作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实际情境,如近期十一放假,学校需起草一份十一放假通知,先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通知的基本写作框架,撰写放假通知。再让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作品,在评选过程中让学生们说出评选理由,互相发现写作问题,便于纠正。最后班级组织探讨,老师作为主导,对优秀作品进行再次比较评价,将学生的习作与学校最终定稿的十一放假通知进行比较,对这一文种的写作知识点做总结。
2.4优化考核方式,不拘泥于最终考试成绩。
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一贯认为考试就是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是有用的,忽视平时作业的考核。要改变学生这一观点,因为写作是看平时积累的一门学科,优化考核方式和重新分配考核比例是一条有效路径。
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往往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态度,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替代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等,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完成这一系列记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及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出勤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参与度、课堂展示、课前小测验、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极大地避免了传统考试中考前突击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学科考核体系,强化教学效果。
3.学岗交融指导下应用文写作课程新体系探索开展教学改革试验的效果
3.1将情境模拟与理论融合,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文体类别因地制宜地设计多种情景模拟增加学生的写作真实度,如策划竞聘演讲场景等,让学生觉得和他的工作相关,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设置小组实训活动,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也是写作课考查的一个重要的点。小组展示或个人展示可成为评价体系中的考查点,将写和说结合起来,例如在合同的写作中,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合同的制订需要双方进行一系列沟通协调,互相协商才能最终写成合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考查学生对合同写作要点的掌握能力,还需要考查学生在谈判沟通过程中的口才技巧等,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教研组会通过契合各个专业特点,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训项目,这样考查学生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日后职场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
3.2培养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在新体系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突出契合学生未来职业角色。教学内容及相关配套要有实用性,例如在旅游学院讲解写作导游词时,以往是学生在教室里写作,对景点本身没有太多直观感受,这样是写不出好的导游词的,现今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先去学校周边附近景区、博物馆,或者以写作学校的导游词为例,带学生先走出教室,大家集体讨论可以介绍的点,对要写作的事物有明确直观的感受后,再分组进行细化讨论,这样集思广益可能会迸发出不一样的创作火花。因为学生们有了亲身经历,每个人可以有感而发,不会只写出千篇一律的导游词,可以寫出不一样的导游词。整个过程需要老师的精心安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习得基本写作要点后才更容易推陈出新。学生写作完成导游词后,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带队现场讲解,让学生找到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既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又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3解决了应用文写作课程考评区分度不高、学习效果难以明确区分的问题。
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文科课程,不被重视还有一个原因是评价体系区分度不高,即无论学得怎样在期末考试中成绩都拉不出差距,分数段集中在75分—90分,不会出现特高分也不会出现特低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区分度很低。正是因为区分度,一些学生对这门课不够重视,失去本门课该有的基础地位,使成绩无法区分量化学生学习效果。
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建设统一题库、加大形成性评价占比、改变考核方式等,尽可能多地量化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最终期末总评分数就不是一个虚化的分数了,而是反映整个学期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意义的分数。
3.4学生认可改革试验后的课程考评体系。
通过一系列围绕新体系探究的教学改革试验,学生们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提高了兴趣,不会觉得写作很枯燥无趣,通过各种形成性评价方式,觉得课堂生动,有了职场代入感,觉得写作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样定量的考评体系改变了之前一锤定音的状况,使学生对总评成绩有了认可。由课程考评体系反推的教学改革,使应用文写作课程再一次焕发新生的活力。
3.5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强化。
考虑到普适性,以指导学校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写作课程教学,本课题研究试验选择媒体营销18301班和媒体营销18302两个班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的课时要求和其他学院专业一样,同为32学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这两个班学生生源性质一样,基础相差无几。媒体营销18302班采取了教学改革,按照课前、课中、课外、课后依次改革,媒体营销1830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在教学中期检查中,学生反馈信息已出现区别,媒体营销18302班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非常高,学习兴趣浓厚;媒体营销18301班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媒体营销18302班要差一些,对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在期末评分中,学生成绩对比有很大的差距,媒体营销18302班全班总人数33人,其中95-99.5分数段有8人,90-94.99分数段有21人,85-89.99分数段有4人;媒体营销18301班全班总人数31人,其中95-99.5分数段0人,90-94.99分数段有16人,85-89.99分数段有14人,80-84.9分数段有1人。
对比各分数段人数,明显看出,教学改革后的班级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班级,而且教学改革班级95分以上同学有8人,传统教学班级无1人过95分,这一组数据表明我们进行的教学方面各个层面的调整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有正方向的引导作用。
这样的调整本身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水平,在同样的题库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最直接的反映,两相比较,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这门课的基础地位更加牢固。基于“学岗交融”教学模式的指导,重新根据专业不同更新教学内容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丰富教学方式方法,达到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应用文写作课程考评体系的更新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考评体系的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改革将缺乏有效的屏障。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更新课程考评体系,对推动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
写作能力作为现代技能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只有教师教好写作课程,学生写好各类文种,高职学生才能在职场上越走越远。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化应用文写作课程体系改革,拓宽学科边界,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对同类通识类课程有指导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游明伦,等.高职教育质量变革的时代特征与策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7(28).
[2]刘蓓,等.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建设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7(2).
本论文为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一般课题《基于“学岗交融”指导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讲评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编号:ZJGB201830)的研究成果,主持人:李凌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