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宜涛
摘 要: 劳育是构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忽视劳育本身的意义,只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从劳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分析高职院校在新时代下劳育融入思政课堂的现状,提出把劳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建立对应的考评体系,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德与劳均衡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育 思政教育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着实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与学生的各类课程紧密联系同向进行,努力实现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契合。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可见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促使他们深刻认识劳动的内在价值。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融合对高职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落实党的思政教育政策的内在需要。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和构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党的理论政策在高职院校传播的主阵地。新时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快速更迭,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正确把握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逻辑与时代背景,是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劳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能力的重要保障,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践行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在劳动中体验到书本以外的重要知识,体会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艰辛,通过劳动体会创造价值的乐趣。劳动能增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还能缓解压力,促进学生意志品格的形成。习近平同志论证了德智体美劳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解释了作为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二)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
劳动教育是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有着切合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基本为“00后”,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往往缺乏劳动观念。高职院校内提供优异后勤服务,各种生活服务都被学校后勤包揽,仅通过课堂感受劳动的重要性,难以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在劳动教育中学习,只有通过劳动教育大课堂才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价值,学会生活、感恩生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能够掌握进入社会生活的必要本领,全面提高素质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定的基础。通过劳动教育可培养吃苦耐劳、知行合一的优良品质,还可促使学生形成勤俭节约、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人生品格,养成负责、认真、自律、坚持的好习惯,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同时,爱劳动是每个学生在社会中提升自我的利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偏向实际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和提升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各项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
《百科大辞典》对“劳动教育”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是以劳动实践为主,结合进行思想教育”,体现劳动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通过课本传授,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的现实写照,两者虽然过程不同,但殊途同归,并且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是一致的。
二、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观念薄弱,缺乏劳动意识。
时代赋予“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但带来了一些不足。一方面他们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缺乏劳动意识。另一方面對于传统劳育不够重视,文化素质不高,都是劳动教育开展的绊脚石,缺乏劳动意识,体现了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尽快解决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二)重视专业培养,缺乏劳动实践。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重心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表明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倾向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德智体美劳在教育中的重要核心地位,劳动教育虽然一直是核心之一,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劳动教育一直都是口头提倡,却没有真正设计融入教育体系中,使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常常陷入误区,一方面忽视劳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另一方面认为在学校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劳育只是辅助,忽视劳动教育的初衷。劳动教育主要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锻炼学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内在价值,丰富完善劳动教育在教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对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缺失,使部分高职学生没有了爱劳动的观念,不懂得父母赚钱的不易,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做事情一味求快浮躁,到了毕业找工作时,总是避重就轻,怕吃苦受累,不愿意进入工厂,到基层工作。
(三)劳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为有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相应开展了劳动教育,学校职能部门开始重视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着重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投入,主要表现在加大对学生就业实践实训、建立实训基地、增加形式多样的就业比赛和顶岗实习培训的机会。但在这些实践中,依然存在劳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滞后、实训基地不完善和缺乏创新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常州某高职院校调查得知,以劳动周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一直都是该学校的特色,虽然劳动周的设置安排在教学活动中,但每次劳动周的形式过于单一,通过让学生打扫教室或校园主干道完成劳育内容,劳育内容单调,不注重劳育的实际意义。
三、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协同育人的途径
(一)做好思想引领工作,转变劳育观念。
“劳动”一直都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分,自古以来“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一直影响国人,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里能否取得毕业证以求得更好的工作,对于孩子在校内能够通过锻炼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必要的社会技能不予关心。这种观念使部分学生养成眼高手低、避重就轻的坏习惯,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因此,一方面高职要主动转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另一方面高职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专业技能训练的全过程,把劳动教育切实转变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求辅导员在平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化劳动意识,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不断灌输“劳动创造财富”的理念,坚持“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两方面协调并抓。
(二)完善与专业的关系,优化劳育方式。
劳动教育要适当融入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中,高职劳动教育不能只是设置相应的课程达到目的,劳动教育应该与学校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在发挥专业课程优势的同时穿插劳动教育的学习锻炼。各个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相同,课程种类繁多,大多数专业课程除了包含专业的知识内容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穿插劳动教育,通过专业课程内容的学习联系劳动教育实践,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劳动理论、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了解。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完善材料搜集、实验操作、再生资源处理、物品归置等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深入的了解,还对于劳动教育知识有了认识,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好习惯。
(三)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健全考评体系。
新时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似乎取决于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家长们十分重视素质教育中的德育与智育,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劳动教育一直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不是被专业课程代替,就是无目的地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改变现状势在必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把劳动教育编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建立健全的考评机制。通过常州高职院校调查得知,大部分院系都选择开设劳动课填补劳动教育的空缺,但这一课程的内容并不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把这一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评定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了解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可以把班级评优、团内评优、入党考察、各类奖学金的评定等与劳动教育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体系,突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老师可以借此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的全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关注个体发展。
通过开展以劳动模范为主题的课程教学,结合相应的专业特色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选择优秀校友或相关领域的先进人物进行访谈或开展相关专题的讲座。此外,还可安排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定期采用演讲、情景演绎等形式进行心得分享。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站、校园官网、校园信息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使这种影响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起到榜样作用,鼓励和带领他们参与家务,积极学习亲朋好友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通过全方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模范引领,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劳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已经在我国素质教育中凸显重要性,已经成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大学生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全面培养各项能力。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中,将劳动教育理论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善教学内容,改良教育体制,创新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在知行合一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系统内,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凌新文.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4).
[2]吴香菊.传统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机械职业教育,2016(005):53-54.
[3]李小银.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3(06):145-147.
[4]胡琴.“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42-43.
[5]张燕霞.“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0(493):55-57.
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20JSSZYB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