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时代”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2021-09-13 05:21李盼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

李盼

摘   要: “微思政”形式短小精悍,具有不受时空局限、传播快、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可以有效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高校可以从丰富“微思政”教育形式、打造“微思政”教育阵地、培养“微思政”教育优秀人才等五个方面,大力开展“微思政”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结合,共同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格局。

关键词: 高校   微思政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高校亟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开拓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微思政”正符合这种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新问题

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及广播、电视外,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互联网使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更快捷。然而,受网络开放性、虚拟性特点的影响,网络上充斥各种虚假有害信息。从心理学来看,大学生虽然已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辩证思维能力、对各类信息的甄别能力,有待提升。一些人易受不良思想的诱导和侵蚀。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地位都不能动摇。但是,由于时代进步,人们生活节奏较快,思想活跃且日趋多元化,信息接受呈现“碎片化”特点,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以“微”为特点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各种新媒体大行其道,我们所处的时代俨然已经成了“微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一定冲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一些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上课时间过长等问题。

面对以上情况,我们一方面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另一方面亟待占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阵地,开拓其他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并提出六项要求,为高校开展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网络环境下,受新媒体发展及微格教学模式的启示,笔者认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微”为特点,实行“微思政”,做到见微知著、无微不至。

二、“微思政”的内涵

“微思政”的内容和落脚点是思想政治,形式和重点在于“微”。这里的“微”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可以尽量短小精悍,比如采取微党课、微团课、微班会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微”的第二层意思是隐微,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利用‘微思政进行教育的时候,一般将教育目的隐藏起来,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将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2]。

“微”的第三层意思是无微不至,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者不良思想倾向,要体察入微,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各个方面,学会见微知著,全方位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微思政”的内容选择

“微思政”核心在“思想政治”,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基于以上任务和要求,“微思政”可以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优化教育内容,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具体来说,“微思政”在内容选择上可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进行创新总结的成果,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了使大学生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需要通过“微思政”的形式,经常性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解读,帮助当代大学生把握精神实质。

(二)中华传统优秀思想。中华传统优秀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但是部分大学生对其学习不够。“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思想,如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敦厚信实、勤劳勇敢、先义后利、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等等,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任务”[3]。

(三)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恋爱心理、交往心理、求职就业心理等。“微思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不管是对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都十分关键。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熏陶。“微思政”教育可以平时经常性地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先进经验,对大学生进行启发熏陶。

(五)当地市情文化。高校承担着服务社会的功能,地方高校更应该致力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市情市貌,应加强对学生的当地市情文化宣传教育,通过实地走访、社会实践等形式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增强大学生对学校所在城市的热爱和认同,帮助学生立足当地就业成才。

四、“微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丰富“微思政”教育形式。“微课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凭借短小、精致、交互性强等诸多优势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4]。上好思想政治微课,选好主题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并根据内容的不同,设计成不同的“微思政”教育主题。

思想政治微课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灌输式说教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除了微课外,高校还应尽可能丰富“微思政”的教育形式,比如,在高校各级部门官方网页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版块,及时推送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新闻;可以开展各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快闪等;可以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落实到行动中。

(二)用好“微思政”语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严肃、规范,与精悍活泼的“微思政”不相适应。“微思政”工作要想让学生听进去,需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网络语言,比如咆哮体、淘宝体、生活体等。76.7%的调查者表示,喜欢任课教师或者辅导员用网络语言和同学们交流,觉得这样能拉近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会与时俱进,选用最新、最流行的、健康的网络语言开展教育工作。还要多使用充满关怀的话语,对学生多一些关心和爱护,才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同。

(三)打造“微思政”网络教育阵地。开展“微思政”教育,着力打造网络教育阵地。可以在校、院(部)各级官网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精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形式及优秀成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学校各级部门要开通并维护好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实时更新校园各项资讯,让这些备受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平台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以个人身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抖音等形式,发布时事评论及正能量文章等,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建群,比如班委群、学生党员群、受资助学生群等,有针对性地发布消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四)培养一批“微思政”教育优秀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各科任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一方面,“微思政”工作的开展者与实施者应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微思政”实施方法、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关培训,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研讨、“微思政”技能大赛等形式,帮助“微思政”工作队伍掌握开展“微思政”工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微思政”教育优秀人才。

(五)健全“微思政”运行保障机制。“微思政”工作要想开展好,需要一套健全的保障机制。高校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微思政”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承担自身在“微思政”工作中的职责。要建立健全“微思政”工作各项制度,如监督检查制度、网络舆情及突发政治事件处置制度、奖励制度等,提高全体教师开展“微思政”工作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特别是引导部分学生党员担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微信、微博的维护管理员,及时排查、清除各种不良信息。

综上所述,高校应充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微思政”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为补充,共同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2]孟庆鹏,方中书.“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探究——基于“微思政”的分析视角[J].教育理论研究,2017(31).

[3]张祥浩,石开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東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9).

[4]左宏明.微课在高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8(04).

猜你喜欢
微时代高校
微美学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