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莉
摘 要:大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对大学生知识的获取以及思维的锻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本文立足于教师视角,提出了显著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可有效提升高校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有意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师授课过程中,从而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高校;授课质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70
0 引言
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往往在上课过程中沉默寡言,不会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寻找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是评判教师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参与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要求有见地进行评论,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完善自身知识储备、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参与包括讨论,讨论通常指的是全班同学较长时间的交流,然而,参与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包括一群学生之间的短暂交流。只有教师掌握了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技巧,才能够使课堂质量显著提升。
1 提升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
1.1 培养学生的参與精神
课前告知学生课堂参与是集体的事情,而不是个人的事情。学生应该把课堂参与当成是经验共享的过程。要求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促进交流深度。同时,这样做还有利于建立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
1.2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堂参与
大多数学生不清楚如何参与课堂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以前参加课程的情况,询问他们是否清楚课堂参与的方法。如果不知晓,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开始课堂讨论,怎么进行课堂讨论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发生影响课堂进程的问题。
1.3 合理安排座椅布局
这一点是我国普遍高校及教师经常忽略的一点。把教室的座椅按照教学活动进行灵活摆放,有利于学生深入交流。把座椅摆成一个圆圈或者U型,以确保学生可以互相看到对方。如果教师在较大的教室中教学,有必要让学生移动到教室前部,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合理安排座椅布局,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
1.4 提出课堂参与的规则与要求
上课的第一天,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提出对学生课堂参与的要求,向学生表明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所有同学都参与进课堂授课中,并且提醒不爱发言的学生要经常发言,并告诉性格外向的学生多给内向学生机会。如果教师打算每天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和讨论,那么在第一天就应该执行。如果教师打算进行更多的讨论,那么最好也在第一天就开始。
1.5 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如果仅有少数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讨论,那么说明教师所设置的讨论环节并没有起到作用,教师应该花费时间并营造途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方式和速度参与,而是创建一个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学习的环境,并在课堂上从各种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有些学生性格外向,喜欢大声说话,给人感觉非常强势,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往往只听别人说话,只有强迫他说话时才会开口,这就要求老师采取一些措施,在适时的时候叫停性格外向学生的谈话,而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讲话,这使得不同性格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真正意义上使得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1.6 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
有些教师记不住甚至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的疏远,那么势必学生在这样教师的课堂中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如果学生感觉到老师还记得自己,那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更有存在感,会更加投入。
1.7 设计提升学生兴趣的课堂参与活动
参与课堂的活动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以教学内容相关的热门话题为主题,以案例研究分析等为方法,鼓励学生彼此之间和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但是,为了使课堂参与起到较好的效果,教师需明确课堂参与活动的时间、步骤以及形式。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现在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某些手机APP也可以在课堂中使用。教师可以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提前输入进入教学类的APP,然后让学生在APP上做出答案,一方面鼓励学生采用网络技术参与课堂,同时也鼓励学生口头直接阐述自己的思想,从而大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
1.8 用语言或肢体动作鼓励学生发言
给予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肯定,但不要一直让他们回答问题,在赞扬他们的时候,看着那些不经常发言的学生,以鼓励他们发言。还应该经常走到不喜欢发言的学生附近,向他们微笑并进行眼神交流,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发言的氛围,让他们知道即使说错也没有关系,重在参与,这将减少这类学生的恐惧,这是提升学生课堂整体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之一。
1.9 尝试离开讲台
教师总是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感觉直接破坏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如果在课堂参与活动时,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或者站在教室后面,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主要是怕自己说错,丢了面子,或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真实的想法,感觉没了隐私。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希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那么教师就应该尝试打破学生的这些顾虑,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尝试走下讲台,在形式上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这将是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方式之一。
1.10 提问后教师应该学会等待
有时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还没等学生进行思考,教师直接说出了答案,形成了自问自答的模式,这样学生将无法参与到教师的授课中。教师应该先给学生5-10秒钟思考的时间,如果还是没有任何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就给10-15秒钟。不要害怕教室安静下来,这样会给学生更多地参与空间,教师将得到更加详细和深入的答案。如果教师很快地就回答了问题,会导致学生不再想思考问题,下次老师再进行提问,学生会想教师会马上给出答案,就不会再继续思考。因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耐心才是关键。另外,如果教师提出了问题后,总是同一位学生举手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教师不应该总是要这位学生来回答,这样会导致其他学生只会等着这回学生回答问题,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11 要求学生评估自己的课堂参与度
在教师开课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制定一个或多个学习目标,即学习完这门课,学生想学到什么知识、提升自己什么能力等,并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教师。在授课过半后,教师仍需要求学生再次对自己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估,让学生清楚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需要改进、自己在目标上是否取得了进展。教师最好制定一个评估参与度的表格,其中有各项关于参与度的指标,采用定量的形式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参与度等级。当实际参与度等级低于预期参与度等级时,学生与教師共同制定改进方案。这样的过程势必会提升学生对课堂参与度的热情。
1.12 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打分
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告诉学生,将把课堂参与度设置为考试或考核中最为重要的加分项,以便学生了解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并且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分标准。例如,教师是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的频率和质量,以及对其他学生回答的回应质量?除了在课堂上,课下作业或在线讨论也算课堂参与的一部分吗?另外,教师不仅在课程授课末期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参与度的打分,还应该在课程开始的3-4周和课程授课中期进行打分,以确定学生的初步成绩,让他们明确自己目前的参与情况,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后程阶段提升自身课程参与度。
1.13 确保回答问题学生的声音可以被所有人听到
有时,教师在面积较大的教室上课,这样学生回答问题会很难被所有人听到,导致其他学生感觉到郁闷,随后将不再继续参与课堂讨论。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提醒学生,说话时不仅应该让老师听到,而且应该让坐在教室最远端的学生也听到。
1.14 给学生提供提出建议的机会
开课前和开课中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在网络上通过匿名的方式说出上课后的感想,并提出建议。通常,教师并不能看出课堂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比如说某些学生不满其他两个学生支配整个讨论。或者,有时当一名学生提出一种观点时,其他学生有不同观点想要进行反驳,而在课堂参与中并没有加入辩论环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匿名提建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这不仅给学生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15 使用间断式授课
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采用间断式授课。如果教师授课时,每经过15-20分钟暂停一次,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回答问题。当学生知道待会要进行讨论或提问时,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听课,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与参与度。如果教师每次讲课都要讲40分钟,那么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对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经过长时间的听课或记笔记的过程,忽然需要转换成讨论模式,一时也难以切换,这将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在开始进行讲座前,教师还有必要将课程介绍、要点等提前让学生知晓,让学生有提前准备的时间,以便在课堂开始时,学生对小组讨论有所准备。这种方式有助于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授课中来。
2 结语
目前,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较低,这不仅与学生自身学习兴趣有关,还与教师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本研究立足于教师视角,深入分析了多种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参与精神、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堂参与、合理安排座椅布局、提出课堂参与的规则与要求、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设计有意思的课堂活动、用语言与肢体动作鼓励学生发言、离开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学会等待、学生自评、教师评估、要求学生大声说出自己观点、倾听学生建议、间断式授课等方法将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张洪高.我国大学教学文化建设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4,(02):105-111.
[2]张单,陈罗云.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及解决策略——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2020,(02):79-80.
[3]梁美贞,张绮钰,陈艳兰,等.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调查——以Y市G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04):220-221.
[4]杨娟,邵凡,泽仁江增,等.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与学业收获——基于追随力模型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