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链接”与文本阅读的最佳联动点

2021-09-13 02:34马效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者教育工作者篇文章

马效萍

自从小学语文用了统编版教材以来,笔者便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色,统编版中“阅读链接”板块是作为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者如果教得太随意,就起不到物尽其用的效果。那么,如何找准“阅读链接”与课文深度阅读的最佳联动点,这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一、盲点扫描

1.放任自流型。在实践教学中,有些老师看到“阅读链接”专栏,总是不屑一顾,笔者所在的年级组有时讨论阅读链接的哪篇文章写得好,对深化课文的内容有帮助,个别老师才如梦初醒,同时坦言,平时对待阅读链接材料都是让孩子自学,没把阅读链接当成有效教学的一部分,觉得可有可无。

2.事无巨细型。这类老师往往过分看重阅读材料本身,如六下《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的后面安排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而這篇文章以前在苏教版上是一篇精读课文,所以我们好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这篇课文情有独钟,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感知人物的思维品质,这样分析花了整整两节课,课下直喊教学任务太重,自己太累,但并没有去分析《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这样一篇说理性文章后面,为何会链接体裁不同的记叙文。对此,我们办公室的同仁也一起讨论过,明确主体文章是借助三个事例来说明真理的,而《詹天佑》也是出于这一目的而编入这一链接材料的。因此教者完全没必要条分缕析,只要明白用事例来说明观点即可。

二、价值凸显

阅读链接,顾名思义,是对主体文章的阅读拓展,或阅读迁移,或阅读深化。如有些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交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三黑和土地》一文,文后就链接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就充分地打上了农村分田到户的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有的链接则是对文章写法的迁移,《灯光》一文后的阅读链接了《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等,迁移了场景和细节描写……总之,阅读价值的多种多样,凸显出其多样的功能,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三、成因诊断

在明白了阅读链接的实际价值之后,我们对编者介入这一部分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针对第一部分的盲点扫描,我们来检索一下,造成这些误区的原因有哪些。

1.材料全割裂。教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大语文观,没有结合每单元的导语,精准把握各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观上没有把阅读链接当作课文教学的一部分,而完全割裂开来,如前面捕捉到的放任自流型,就是这样的。教者没有完全吃透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这一特色,这一亮点,造成了优质资源的浪费。

2.取舍不清晰。对阅读链接的各种价值没有认真钻研,书后的阅读链接与课文是从属关系,教者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只要见到阅读链接材料,就把它提升到与课文同等的地位,主次不分。这些该在课堂上花费多少时间?对此,教者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考,只是为了追求考试的成绩,当作一篇精读课文分析而不加取舍,就怕漏了哪个知识点,而影响了自己的教学实绩,这就是前面的细无巨细型。

四、对策初探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做了如下的探索,并寻求了一些小小的策略,与各位商榷。

1.完美融合。对于统编版的这套教材,我期望着自己能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来个大的教学循环,这样我就能从整体上欣赏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使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为系统。闲暇时,我还喜欢欣赏五、六年级的新教材,并与以前的苏教版教材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2.明确用意。即明白编者介入阅读链接的价值所在。如《为人民服务》中的第二节,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学到这里时,阅读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已经作为《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节的事实论据了!学生不难理解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深层含义了。由此生发开去,让孩子说说,还有哪些人的死也比泰山还重?学生自然会列举英雄人物。

总之,阅读链接是统编版教材的一大风景,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好好琢磨,让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课程的实践者、钻研者、开发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教师不应该只做既定课程的单纯执行者,而应该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中,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开发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猜你喜欢
教者教育工作者篇文章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