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对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本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它所拥有的大智慧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要利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首先就必须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其次要充分利用历史人物榜样的力量,做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辩证的评价。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18-02
【Abstract】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and promoting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History itself embodies a kind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its great wisdom and lessons learned are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o us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students, teachers must first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secondly, they must make full use of the power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examples to achieve objective dialectic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events evaluation.
【Keywords】Humanistic spirit; High school history; Healthy development
一、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一)历史体现的就是一种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类自我价值肯定且珍视的一种精神,它高度肯定人的发展,肯定对人理想人格和品质的塑造,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种智慧和情怀的体现。历史学科展现的正是人文价值的发展和塑造过程,在古老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慢慢出现并演化,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创造了几千年的珍贵历史文化,从个体到部落再到国家,从无知到求知,再到自己创造许多科技文明。人类整体在历史里不断地向前迈进,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地进步,直至今日,也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历史将人类的文明价值慢慢地展现出来,所以它本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习历史,就是在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帮助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历史教学对发展人文精神必不可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通俗易懂地讲,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拥有大智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纪录了各种历史事件的起因后果,如王朝因为什么而灭亡、地区因为什么而发展。史学家读史的目的之一就是总结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和演变的规律变化,给国家政府机关做决策部署或地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同时也通过这些规律变化预测未来的某些走向,避免再次陷入王朝周期律和其他的恶性循环。高中生学习的历史虽然不太深奥,但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历史展现的格局非常宏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形象地说,它就像是一个没有外围的大圆盘,所有历史的线索都从中间那一起始点开始向外延伸。人类所有的发展如五颜六色的射线一样,同时從点出发,向外延伸,学生所学习的只是许多线条中比较浓墨重彩的、能够迅速理解历史的那几条线索。但就是这几条,也能让学生们学到众多的人类文明,感受国家的漫长发展,学到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将昔日之辉煌重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让他们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一)完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完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学习。首先,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技术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剪辑技术,将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以时间线和重大事件为线索剪辑成视频,以几分钟的视频向学生们展现出来。如果自身计算机技术薄弱的话,可以去网络上寻找一些已经剪辑好的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脑海中不会是穿耳而过的文字,而是立体鲜活的动画,从而达到一种历史重现的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擅用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涉及重要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教导他们怎样合理辩证地去评价他们。比如曹操,在学到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认为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能回答大奸大恶,也可能回答有大谋略、大智慧。这时,教师不要急着点评和总结,而是给学生播放一些评价曹操的历史材料,比如百家讲坛戏说曹操的视频、语文课本里豪气万丈的诗词、文物古迹中行云流水的书等,让学生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曹操,再让他们对曹操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对此总结点评。教导学生评价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很难评定绝对的对错,人无完人,我们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辩证客观地看待,不能以现在的社会背景去评判古代的人。现在很多学生受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误把文学的历史当成科学的历史,这样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和人文精神。最后,教师还要重视完善作业的评价体制,设置符合人文精神的题目,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写下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性评价,时刻与学生互动,关注和检测课程目标的完成度,通过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找出他们的薄弱之处,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训练和讲解。
(二)用历史人物和故事给学生提供榜样
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或充满智慧,或忠心护国,或心胸宽广,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广为传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榜样的力量,那些凭一己之力就加速历史齿轮转动的英雄人物,他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勇气,他们心中装满的那种家国情怀,都是可以拿来激励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不能过度美化一个历史人物,在评价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特别对于一些特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也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学习其身上正面的地方。比如提到秦始皇,学生对他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残暴,觉得秦国灭亡的原因也是因为他的过错,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在没有任何帝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的种种过失可以理解,他的英明果决却是史无前例的。他结束了战国时四分五裂的状况、废封建制而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广修驰道,这些足以体现他优秀的政治眼光和谋略。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秦王朝过度负面的评价也是汉朝维持统治的措施之一。对于一些学生特别熟悉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他们并不是特别了解的事跡,比如毛泽东,他所拥有的大智慧是那个时代别人所不能及的。他爱读书,同时还爱做批注,他所做的一本书的批注就达上万字,这就是一种学习习惯的榜样。可很多学生只知道毛主席的伟大,却不关注这种伟大是从何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提出来,改变学生的固有印象,让他们更多元和辩证地去看待历史,从更多的地方去学习和收获知识,从更多的角度去找寻可以学习的榜样。
三、结语
人文精神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课程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在祖国的繁荣复兴的道路上,缺少人文精神的发展都是不会长久的。人文精神能增加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提高人们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整体积极健康地发展;它关注理性,也关注人性,它要求热爱自我并热爱自己的国家。学生首先要认同自我价值,认同祖国的历史文明;其次树立起正确的三观,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最后才能创造出更多超越价值本身的东西,成为能够承担国家重任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银凤.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J].考试周刊,2020(02).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