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把教育活动看作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包含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两种基本内容。互动教学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小学生技能,发展小学生劳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互动教学;劳动与技术;有效应用
一、前言
教师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各种劳动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以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1]。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融入劳动与技术教学当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指导过程中做好互动话题的设置、互动问题的设计等,真正提升小学生的互动兴趣。
二、做好课前备课,找好互动话题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互动话题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选择,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内容入手,找好互动话题,快速调动学生互动的兴趣,实现有效互动的局面。具体热点与话题的选择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内容,在备课阶段因时因地而异。
以“洗衣服”为例,洗衣服就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话题,也符合锻炼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总体要求[2]。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结合洗衣服进行话题互动的设置,并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表现。例如教师可以准备衣服洗涤剂的说明标识,让学生讨论以后说出每一个标识的含义。每个学生可能只熟悉一两种标识,而在学生群体互动讨论过程中可以实现所有标识的学习,即使有不熟悉的标识也可以通过讨论进行有效的推测,从而快速完成标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准备衣服上的标识,如“100%羊毛”标识等,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标识进行推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快速实现标识的交流,甚至有学生将自己衣服的内标找出来进行分析。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快速掌握了衣服成分标识、洗涤剂标识,在互动中感受到了交流的魅力,在交流中完成了相关的学习任务。备课阶段互动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以学生日常接触且熟悉的内容为主,找好互动热点内容并确保学生愿意互动,主动互动,对学生不熟悉、不了解的内容要减少互动,更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真正体现互动在学生交流学习成长方面的价值。
三、设置课堂问题,引发学生互动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层层设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出更多的设想和思路,以增强小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意愿。课堂问题的设置需要考虑劳动与技术的具体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在交流中互补长短,共同成长[3]。
以“福字台历”为例,教师在介绍立体福字台历和平面福字台历时,学生的互动兴趣并不高,因为平面与立体福字台历对于学生来讲都非常常见,无法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时要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发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同学们观察平面台历与立体台历,想象一下如何将平面台历变成立体台历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快速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主张。有的学生认为要在台历后面放一个支架,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细绳进行牵引。学生讨论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立体福字台历实物,引导学生分析实物台历是否有绳子,是否有支架。教师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进一步引发讨论,让学生对立体福字台历进一步的观察与分析,逐步找到台历中的插槽并分析插槽的作用、插槽的具体个数等内容,分析插槽如何实现台历的更新,如何实现福字的立体。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进一步围绕福字台历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引发学生的有效互动,共同讨论如何将平面福字台历转化为立体福字台历,实现有效互动的教学目标。
四、课堂鼓励合作,自主交流互动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实现自主交流互动,提升互动的效果。学生合作互动体现了互动的优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做好课堂引导工作,通过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实现自主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共同成长,提升劳动与技术实践能力。
以“相框”为例,相框的制作难度不太适合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因此,在教学导學设计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相框制作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实物相框有几部分,材料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教师将相框逐一拆解,并分析每一个相框部位的特点和组装的顺序,通过拆解再组装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多个相框的制作过程。教师示范拆解、组装相框以后,可以将准备好的相框再次拆解,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拆解的材料中挑选相框,选择自己喜欢的相框并进行组装还原。在还原过程中,有的学生指导相框的具体材料和结构模块,有的学生了解相框的制作过程,有的学生指导相框的装饰内容。学生自主进行交流与合作,自由结成小组并参与到相框的制作过程中。在制作时,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将材料与制作流程进行对比,最终完成相框的成品,同时对相框成品进行合理的修饰,体现出小组在相框中的具体审美。相框制作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提供新的相框材料和图片,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沟通,分析新的相框如何制作,如何选择材料,如何选择制作工序等,提升小学生的相框动手制作与实践能力,真正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水平,发挥互动交流在学生成长与技能提升方面的优势。
五、合理多边互动,生生师生互动
互动教学不是简单的生生互动教学,也不是简单的师生互动教学,而是多边互动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多边合作互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宽松环境,既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也可以由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达到一举多得的互动效果。
以“钉纽扣”为例,钉纽扣的内容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可以很快完成钉纽扣的任务,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纽扣钉反了,打结不结实导致纽扣松动,纽扣虽然牢固但布条皱皱巴巴的。基于学生钉纽扣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交流经验教训,采取多边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钉好以后布条皱皱巴巴的情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多次尝试解决布条皱皱巴巴的问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寻找自己的思路。有的学生提议钉纽扣时先将布条扯紧,有的学生提议钉纽扣时可以先将布条部位放置另外一个布条,钉纽扣完成以后再去掉添加的布条,避免布显得皱皱巴巴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想法,有的可以实现,有的不可以实现。教师在学生钉纽扣的过程中进行走动管理,与学生一起讨论布条皱皱巴巴的情况出现的原因,并对学生提出的设想进行初步的判断和引导,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构建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从自身的想法出发进行实践,同时教师从旁鼓励和指导,有效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效果,实现了教学相长。
六、课尾总结归纳,提高互动效率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指导过程中,学生互动不能无目的、无边际地讨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学会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提高互动效率,帮助学生将互动的内容整理归纳,避免自由度过大而影响课堂效率。总结归纳应尽量放在课尾进行,是对学生一整节课劳动情况的汇总,是问题分析的主要阶段,可以为后续的劳动实践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以“花圃管理”为例,花圃管理涉及浇水、施肥、整枝、松土、除草等一系列操作。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的方式制定相关的标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任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花圃的管理时,对花圃管理的内容会产生积极的互动,如花圃需要几天浇一次水,浇水程度如何判断,除草需要几天一次,除草工具如何选用等,这些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就可以完成。但从学生管理实际来看,花圃管理存在一些随意性,如松土只是简单地应付了事,没有达到理想的深度;每次浇水都是大水漫灌,不符合节约用水的理念等。因此,在花圃管理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管理的内容、讨论的方法进行及时总结归纳,通过归纳的方式逐渐探索出花圃管理的计划和方案。如几天除草的问题,之前都是两天除草一次或者看到有草就拔掉,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干扰。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制订出除草的计划,如:每周日除草一次,其他时间不除草;灌溉一周一次,每次用水量为××升等。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总结花圃管理的经验,同时借鉴其他人的花圃管理方案,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制订出符合花圃实际的方案,实现花圃管理的有序性,避免劳技与学习、生活产生冲突。在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讨论的内容、互动的话题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不断提炼出新的思想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互动质量。
七、结语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可以根据互动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引申,帮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發展自身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杨佳丽.让学生先做起来——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教学中的“先做后导”教育模式[J].教育,2020(19):70.
袁崇福,国佳丽.让劳动教育扎根校园深处——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特色发展撷英[J].山东教育,2020(13):2,65.
曹琳.浅谈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三步曲”——以《蛋糕里的“三‘果演义”》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