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文
摘 要:良好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尤其是对于平时没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后进生,这类学生往往是劳动与技术课上最活跃的、最具创造性的。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地域资源;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1
一、认识课程特点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与以往的“劳动课”不一样——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不同,根据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这门课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它融人文、科学、技术于一体,它涉及设计、材料、工艺、环境等技术领域。
第二,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操作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三,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课程,它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创新应用等较多空间,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探究
1.利用地方资源,挖掘人文教材
根据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特点,可以创造性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人物教育,在学生操作实践的同时进行横向、纵向联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浙江省永嘉具有千年文化底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民情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对丰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可以“就地取材”。
乐器:利用野果晒干穿孔。纸艺:利用纸张进行剪纸(如喜字等)。泥土:昆剧人物的塑造。这些本土技艺很有特色,课堂上有效利用这些是极好的。
2.了解历史文化,提高自信心和自豪感
不仅要深入家乡的文化,更要深入民族文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不胜枚举。马可·波罗就描绘了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并进行传播。在课程教学中与教材相结合,穿插辅助技术发展史的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技术文明,树立民族自豪感。
3.潜移默化,渗透人文教育
细雨润无声,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中要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在技能培养中,学会互助;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不断学会成长。教学不是把技术与课堂知识简单结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这是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并逐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过程。
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它在“以劳辅德、以劳促知、以劳健体、以劳增美”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可改变传统德育的“灌输”局面,并赋予该课程“寓德于教”的重要课程内涵。[1]
三、发展性评价
1.作品成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的评价
以往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评价注重学生作品结果的评价。其实在教学过程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是教学真正目的所在,因此可以制订类似以下较全面的活动评价表。
对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不仅有利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更能让不同性格与水平的孩子在操作中得到积极的评价。
2.定向测试转向自选测试
我尝试着让学生自选测试内容。学生开放式地上交自己比较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甚至可以请家长帮忙,内容可以是一个灯笼,也可以是陶艺,当然也可以是奇思妙想的玩具。尊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思想,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价值。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发展方向呈现如下特点: 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2]
(1)评语式评价。我们不能以最终的成绩和结果论英雄,应该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悟。
“做的技艺来自做的过程,你的作品设计新颖、独特,正所谓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用几句简短的鼓励语言来反映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学习方面的情况,让孩子、家长一目了然,不但激励了学生,而且温暖了孩子的心灵。
(2)延时评价。传统的分数制或等级制往往无法把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明确地体现出来,一锤定音式评价不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上我们采用延时评价方法,学生很多才能都具有滞后性,心性的成熟等都会促使学生从“待优秀”转向“优秀”。 延时评价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有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3)作品展览式评价。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让劳动与技术的教学评价也能成为点燃孩子智慧火把的柴火,进而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让他们的潜能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3]让评价切合学生的实际,例如,评价以技术作品来展现,评出优秀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台上。孩子都具有认可的天性,在一次次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得到提升,孩子们将迸发出更加多的激情和能量。
四、 效果与反思
古语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总之,小学劳动与技术课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教师应该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促进学生多种素养的提高,技术教育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教育反哺技术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施致良.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仇忠海.“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