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寓教于行

2016-04-21 12:05童亚鸣
求知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国学

童亚鸣

摘 要:小学低年龄段探索实施国学经典教育,是落实“童蒙养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真实写照,符合孩子心理特点与认知成长规律。小学低年龄段国学教育对经典内容的选择与创新应体现文以载道,注重循序渐进,做到因势利导。小学低年龄段国学经典育人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家校合作的结合渗透,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关键词:国学;小学低段;童蒙养正;寓教于行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22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当前,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社会风气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低年龄段学童幼小的心灵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导致“娇”“骄”二气、情感冷漠、个人至上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经典诵读、文化启蒙,意在传承文化、提高道德修养、构建精神家园,在润物无声中育人化人。

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课教学以及担任班主任的“双重”经验,积极开设国学课,大力践行立德树人,有一些体会和收获。

一、国学经典教学在小学低年龄段中的价值实现

近年来,国学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越发得到教育系统以及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但具体到小学低年龄段,它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呢?

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认识恰恰回到对何谓国学教育、如何开展好国学教育等起点与前提问题的追问。

1.国学育人是“蒙以养正”教育思想的体现

《易经》将人的早期教育称为“蒙”,即启蒙的意思。《易经·蒙卦》是关于启蒙教育的最早记载:“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人生起步,是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中华国粹经典源远流长,教人向善崇美,倡仁义道德,止于一个“正”字,合道为正。这些道理尽管远距我们三千多年,但对当今现代教育而言一点也不过时,且历久弥新。

2.国学经典教育是以文化人的生动过程

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学习,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

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儿童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从小在心中埋下中国圣贤义理之学的种子。在学生记忆力旺盛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成为一种终生去内化、理解、受益的财富。而学生一旦被无所不在的肤浅、甚至庸俗的“快餐文化”所包围,就会造成阅读的平庸与泛滥。经典名著读得太少,就会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吸收文化营养,积淀文化底蕴,历练文化眼光,提高文化品位,在经典诵读中学生会步入文化情境,体验文化情怀,丰富文化阅历,感受文化韵味。

3.经典诵读符合孩子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国学经典多以短句形式出现,两句一韵或四句一组,整齐和谐、音律优美,读起来轻松愉快,符合儿童朗诵的语言特点,容易激发儿童的朗诵兴趣。诵读经典不仅有助于孩子提高识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对专注力、理解力、思考力以及良好人格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人格善化是经典诵读最大的收获,“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的品位、内涵在诵读中自然提升,孩子的气质、举止在熏陶下自然变化。

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其突出特点是“多记性,少悟性”,正如王财贵先生所形容的那样,“小学生好像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如果不让他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他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

二、国学经典的内容选择与创新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

1.《三字经》《弟子规》:养成行为规范

《三字经》《弟子规》是我国传统的国学经典,更是启蒙教育的首选书,它们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它们不受文字限制,以通俗的文字将中国文化各部类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

《快乐国学小学经典读本》这套系列丛书,在内容的编排上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每则内容后面除了有注释、大意和启示,还附有趣味故事。《弟子规》中的故事或讲古人教育子女、或讲子女孝顺父母;有诚信宽容他人的, 有修身养性律己的;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很容易被吸引,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无形之中激励熏陶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把之前诵读时的教育感悟更加形象具体化了,对他们的行为也更具有实践引导性。

2.礼仪童谣:引导养成教育

刚刚告别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兴奋、焦虑之余就是嘈杂、喧闹,少了一份安静、有序,加之还不会拼读、识字,故始学阶段往往“问题成堆”。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低年龄段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让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有事情做,第一天就读书?这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

笔者从教以来,向来就是把阅读作为幼小衔接期的重要功课,不会读也得读,再艰难也要完成“转型升级”!

起初的做法是给学生精心采集编写了一本童谣小书,小书分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就是结合开学初的规范养成教育选编的礼仪童谣,有课前、课中的课堂礼仪,有爱国、爱校、爱人的文明礼仪等。这些童谣大多是学生在幼儿园就会念会唱的,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利用这些童谣把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渗透给学生,我们采用“定位认读法”教学生到童谣当中去自主识字,简单的招式做到极致就是绝招,学生自主识字的本领很快形成。以书香飘逸代替了嘈杂无序的开学初期,又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本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3.活动组织:经典与心灵的共振

低年龄段孩子注意力、精力以及定力耐力均有限度,容易思想游离、发散转移,经典诵读的推进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有讲究。利用晨读、课前、午间活动课、放学整理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开展“晨诵—午读—暮省”的诵读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二是在组织形式上要重乐趣。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三是在学习过程上讲激励。定期举行经典故事大赛、“千古美文”朗读比赛、“我爱记诗词”知识竞赛、国学手抄报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

三、国学经典教育的“因势利导”

1.语文课教学与国学教育同行

国学本身就属于大语文教育的范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课程目标之一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除了学科知识教学以外,语文教学还应发挥人格塑造、精神孕育、智慧培育的功能。传承和弘扬国学是语文老师的职责使命所系,更可以“近水楼台”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事实上,语文教材已经蕴藏了经典国学的精神,是对国学精髓的现代阐释及与时俱进。下面就以一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为例,来分析一下课文中可以挖掘的相关题材,以呼应国学教育之需要。

2.班级建设管理与国学教育同步

将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融入班级管理之中,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班级管理中的国学元素就是让孩子在《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唐诗宋词等国学启蒙经典的熏陶中“启智、养正、博雅”,顺利适应小学班集体生活,为班级文化的营造创设条件。

班级教室布置以“传承国学,彰显特色”为主旨,古人的励志名言、儿歌童谣、诗词经典、成语韵文等均“粉墨登场”,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国学文化气息。以彰显国学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让孩子在沐浴经典的同时不断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净化充实学生的心灵,营造出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日常德育工作渗透国学经典

“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微型的文化史”,文字只有体现在行动上,才是最美丽的。通过国学经典来开展德育工作就是要搭建管理育人平台。

平日里,笔者将生活中的小事与《弟子规》联系在一起,让文字生活化。学生迟到了,及时来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轻声提醒“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学生声音马上洪亮起来;学生犯了错误,告诉道“过能改,归于无”;学生发生矛盾时,调解道“无心非,名为错,原谅他吧”……逢节假日,言语道“冬则温,夏则凊”“亲所好,力为具”,提醒学生力所能及为家人服务,如给自己的亲人按摩 、捶背、洗脚……

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渗透《弟子规》,让学生对《弟子规》有了更形象、深入的理解,有意识地端正自己的言行,提高道德修养。

我们还给每个学生建立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成绩等;利用学校每周每班的“才艺30分”舞台,开展以“经典诵读表演”为主题的演艺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德育小主题”活动,把尊重教育、礼仪教育的班规计划与《弟子规》结合在一起,制定出翔实的操作细则,引导学生的实践行为。

四、国学经典育人的成效与困惑

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就是尊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以文化人的过程,也是实施“大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国学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培养兴趣,营造氛围,形成感性认识,真正落实文以载道、童蒙养正和涵养生成的德育理念。形象一点说,就是种下一颗使人向善崇美的德性种子;留下一片日后可以自由翱翔的蓝天。

在小学低年龄段实施国学教育,我们最深的体会是,“知道”比“知识”重要,“意识”比“认识”重要。当前,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国学的理解与教育做法存在认识与态度上的偏差,其中一大表现就是传授讲解甚至是灌输《弟子规》《三字经》等具体内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当然,国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为了国学而国学(尤其在低年龄段),这样做既会扼杀孩子的兴趣,也会偏离国学教育的本义。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M].台中: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学中心,1995.

[2]王素贞,曹雪梅.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国学元素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0).

[3]钱爱萍.现代小学课堂里的国学经典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3, (12).

[4]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石家庄市小学国学教育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2).

[5]袁行霈.国学究竟有什么用?[N].人民日报,2007-06-20.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趣味国学
众说“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