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明月
[摘 要]现阶段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建构的知识体系仍旧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概括不够全面,对深度和外延的挖掘不到位等。文章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对如何运用纵横联系法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研究。运用纵横联系法能帮助学生建构立体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纵向联系法;横向联系法;知识体系;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73-02
历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历史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在时间上、空间上会与其他知识点有着一定的联系。2020年,笔者在参加优质课比赛时发现一些初中生由于受思维、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很容易在知识点识记或者做题中迷失。他们对孤立的知识点能精细了解,但对知识体系间的内在逻辑与宏观联系难以把握。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对如何利用纵横联系法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研究。纵横联系法包括纵向联系法和横向联系法。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纵横联系法的作用,锻炼学生分析、归纳与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纵向联系
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就要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出发。学生只有在对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知识点,才能避免出现概念不清或是知识混淆等问题。运用纵横联系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效果突出。
在教学《两次工业革命》时,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在做好纵向与横向对比联系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保证历史知识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两次工业革命》是初三世界史的一个教学重点。通过纵向联系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技术革新,但是在此阶段,并未衍生出科学有效的技术形式,工业生产效率仍然比较低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手段进行了有效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工业生产模式,从而有效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科学也成了首要的生产推动力。为了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列表法,把两次工业革命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纵向联系比较(见表1)。
通过列表纵向比较,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成就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其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笔者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动力进行比较,再理解世界市场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程度是不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横向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横向联系就是整体把握历史发展。1500年地理大发现以后,社会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向其他地方扩张,所以在这一阶段中生产力的发展与世界交往成了横向发展的基础。为把这部分内容处理好,笔者直接展示材料、列出数据:“经济学家指出,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其牧羊场在大洋洲、牛群在阿根廷与北美喜碧草原、白银在秘鲁等。”通过材料使学生明白世界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涉及的国家数量明显增加,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世界更加紧密,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发展。
除了整体把握世界,笔者还注重突出两次工业革命与当时某些国家的横向联系,例如中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世界联系有了明显的加强。同时,西方列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市场的需求量更大,于是,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步伐加快。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还没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了比较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之间的关联。两次工业革命拉开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距。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工业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却仍然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国。教师通过相关资料的对比,使学生直观感知中英差距。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为什么英国等国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从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方法同上,通过对比相关史料,呈现出东西方差距。然后提出探究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三、采用纵横联系法构建《两次工业革命》知识体系
纵横联系法是指在教学中将知识前后贯通、左右关联、中外交错,纵横比较异同,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将知识纵横比较,从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最终形成知识体系。
纵横联系法作为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纵横对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记忆的精准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笔者采用了纵向联系法;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笔者采用了横向联系法。经过比较学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探究题:东西方为什么会形成巨大的差异,除了因为我们实行不一样的制度,还有什么原因呢?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学习,笔者做了简单的引导后学生就得出了结论:工业革命作为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将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从农业社会带入工业社会。科技成为东西方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科技为线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以及东西方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两次工业革命》时,在做好纵向与横向对比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关系,保证历史知识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此目标,在本课的最后,笔者增加了一个时空定位(见图1)的环节。
先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纵向比较,然后从整体上进行横向比较,最后再进行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定会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教师借助纵横联系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单纯依靠机械记忆的方式理解知识。只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提升他们记忆的准确性,才能使他们理清知识线索。
[ 参 考 文 献 ]
[1] 祝国芬.纵横联系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明朝的政治经济” 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03 (4):15.
[2] 葛龙庆.纵横联系法和历史知识的掌握[J].中学政史地,2003(4):16-17.
[3] 曾金平.注重纵横的联系,激发农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0):232.
[4] 李小君.谈历史课纵横联系教学法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5):48.
[5] 沈芳.纵横交错,提升历史学习效率[J].新课程(上), 2013(1):146-147.
[6] 胡斌.歷史复习要注意多角度、多史观的整合: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为例[J].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3(7):46-47.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