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晓培
[摘 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急需用文化自信来武装自己,巩固我们的现代化成果。在这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总结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包括广泛阅读、批注阅读、类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这些方法,定能发挥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威力,从而在本质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16-02
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虽独立呈现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在当今这个时代,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要。各科考题越出越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其中,语文课程以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学科成绩的高低,还间接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好、学好语文十分重要。
语文是一门内秀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它不是靠灵机一动,而是靠不断地积累、长期地熏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忘了“读”这个强有力的武器,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先将相关知识有效内化,再进一步提高“听”“说”“写”这三方面的能力。在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语文教师出于对应试教育的重视,会把教学重心放在“写”上。这是违背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下面,笔者主要论述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广泛阅读,读出广度,拓宽知识面
有言道:语文就是生活。这句话道破了天机,告诉我们语文考试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可能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向我们指明了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那就是广泛阅读。广泛阅读强调,学生不应仅仅阅读教材内容,还应多阅读教材外的内容,如新闻、报告、名著、论文等。学生应从广大的文学世界中获得更多的精神养分。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拓展知识面,以胸有成竹地应对更多的语文问题。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与人交流,从而能够从各种你来我往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能够获得各种写作素材和更真切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能够更好地关注国家大事,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目标,并激发更热烈的爱国情怀;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经典文学著作,以使在实践和理论中穿梭、陶冶情操、提高语言鉴赏能力等成为可能……而学生所获得的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号召学生广泛阅读,以涉猎不同的知识内容,不断拓宽知识面。
当然,在学生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引导必不可少。毕竟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而我们的学生还难以完全辨识出其中一些信息的优劣。给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做好铺垫和引导,为学生有效开展广泛阅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批注阅读,读出门道,挖掘阅读深度
广泛阅读主要起到增长见识、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的作用。而为了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就要巧妙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批注阅读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批注是将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品析优秀字句、发表自己对所看内容的独特见解的一种有效途径。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读而没有做批注,可能也就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会对他们理解掌握知识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进行批注阅读获得的最直接的效果便是取得较高的语文成绩。很显然,批注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在精剖细析下,学生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提高。
时代在发展,学生不仅应认识到死记硬背知识的弊端,还应认识到个性化、创造性解读的重要性。如民族英雄戚继光在读《孙子兵法》时,就在“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处批注: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戚继光所作的这种创造性批注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抗倭成功并不是偶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批注引导: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你眼中的( )是怎样的呢?请不吝笔墨在书页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吧!
批注很重要,且批注有方法,可释义、可设疑、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际上,教师在每节语文课中对课文进行的解析正是学生可参考的批注范本。思想的火花稍纵即逝,独特的感悟也许就在瞬间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学生在阅读时要勤于批注、善于批注,以读出门道,深化感悟,获得真知。
三、類文阅读,有的放矢,迁移运用阅读方法
笔者曾经加入过一个研究“‘1+X阅读策略”的课题组。自那以后,便对类文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如果能在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同类型的课外内容的话,他们的感悟会更深,知识迁移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升。现在一些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读得太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到底该读哪些书呢?笔者认为,学生除了要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作品,还要阅读那些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课外读物。
关于类文阅读,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统编语文教材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并据此选编单元教学内容,构建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某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便可作为某一类文阅读的主题。学生可在学习教读课文的过程中习得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并自主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围绕单元人文主题选编文章,设计类文阅读活动,让学生迁移使用其所掌握的阅读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戏剧,因此教师将《陈毅市长》和《茶馆》的片段作为类文阅读的素材。按照本单元的任务单,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并思考如何把自己对剧本的感受和理解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类文阅读素材要与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呼应。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迁移运用所习得的阅读方法,从而更好地深化对此类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四、读后写作,写悟合一,巩固阅读成果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开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虽然古代科举考试中“一文定终身”的做法已一去不复返,但是在如今的中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分数仍然占据着总分的半壁江山。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必然离不开作文素材、写作经验等的日积月累。生活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经典的阅读材料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都知道作文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具体应当怎么做呢?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的作品,便可以得到直接而有效的启发。学生可在阅读中感悟,并由此捕获灵感进行写作。学生若能在阅读后写出一篇有质量的作文,那么我们便能将这样的阅读称为有意义的阅读。可以说,这样的阅读能够助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又能够深化自身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进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读写结合的安排。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是由一个个任务组成的。任务一是学会鉴赏,其中提到要注意鉴赏诗的情感基调、意象、意境、创作手法等。这既对阅读提出了要求,又为后面两个任务的有效完成奠定了基础。任务二是自由朗诵,它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任务三是尝试写作,其中除了提出相应的写作要求,还对应地提了几个可由阅读任务一中提及的诗歌而习得的小技巧,如形式方面的分行,写法方面的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委婉含蓄,语言方面的简洁、凝练,等等。这三个任务涉及品读诗歌与创作诗歌。编写者这样设计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统一,让教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让学生的學习具有连贯性。大阅读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一课一得,读写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国学任重道远,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定要高扬文化自信的旗帜,不遗余力地以“读”为切入口,想方设法教好语文,将国学文化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