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珠河
【摘要】真正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是对阅读的兴趣不浓,没有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激发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经典名著;思维导图;感受浸润
现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从小学会阅读。但是真正喜欢阅读、善于阅读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主要是对阅读的兴趣不浓,没有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激发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爱上阅读,逐步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本书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等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其沿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修成正果。《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但却有着共同的内涵:反抗封建统治。总之,阅读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所有有背景的妖魔鬼怪都被带走了,而没有背景的怪物也被悟空打死了。走向文学名著就是走向崇高、走向真善美。
去年,我执教了课外阅读分享课——《西游记》,这节课设计着重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通过个性化阅读、画思维导图、互动交流来读懂名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让汇报、交流、分享阅读带来感悟和乐趣。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且在读中思考、感悟。启发学生与作品人物进行对话、与自我对话、与身边人对话,从而认识自我的不完美,提升自我认知、实现自我转变;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成为学生心灵世界的明确航标。
一、情境是问题的起源
当代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言:生活是语文听说读写的本与源,将教学活动设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而激起他们的生活主体意识。孩子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这一教学目的,可同时结合听说读写,进而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这一目标。因此,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回忆与文本相关联的生活场景,来营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幻化课文中的意境,使文本与生活相连。
学习课文之前,我先让学生听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听后畅谈感受。
生1:听完这首歌,我知道了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轨迹,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的主旋律,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成长。
生2:我从这首歌感悟到成长是人生的导航方向,向上向善是人生导航的目标。心若向上能使我们脱离低俗,心若向善则能回归本真。
师:同学们的感悟说到老师心坎里了。是的,向往善良,才有阳光照耀,若是心存恶念,便永远走不出昏沉与晦暗;向往善良,才有永垂不朽,若是心无善意,便永远得不到支持和敬仰。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感受故事的惊险曲折,想象离奇,从而明白它为什么能被全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男女老少所喜爱,为什么说它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神奇故事。
二、在分享中收获,在合作中成长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对经典著作由衷的喜爱之情,而非带有被强制的厌恶与压抑,学生便仿佛是在一起玩游戏。孩子们已在悄然间学会如何阅读,并深深地爱上阅读,甚至某些孩子还学会或者熟知了大量生字。与此同时,学生还发展了其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与交往能力,这对他们的自我接纳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孩子们运用思维导图,汇报《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进行主题交流。学生们非常活跃,而且概括得异彩纷呈,不是单纯地从书中摘录答案。汇报完主要内容,接着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几个主题进行交流,分别有文字赏析组,人物研究组,人性分析组和奇幻研究组。
明确任务后,各小组先在分配好的小组内合作预演,要求有小组内的主持人,注意话语的连接,有三人以上交流,推动多人互动。各小组有的用思维导图由组长引领分角色解说。有的配上道具,一个组员负责解说,另几个组员进行表演。到班上交流时,每个主题我都挑选小组台上交流,再抽同学评价。学生们通过思想碰撞,进一步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学习中感悟,交流中提升
谈收获是对这节课学习情况的检验,通过学生的汇报,方便老师调控和部署下一步的教学。学生敢于走上讲台,能锻炼胆量和口才,听交流报告的也能从别人的經验中学习进步,锻炼思维,拓宽思路。最后我还借机推荐了其它三本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通过用思维导图这种新的阅读方法,把读书变得更有趣,练习中体验这种乐趣,训练思维能力,体会思维导图的活学活用,学法习得,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在这门课上,我认为思维导图有了绝佳的作用,通过对阅读的思维过程中的周密分解及分层展演,帮助学生拓宽了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了授人以渔的目标。这节课展现的是分享在课间所完善的思维导图,亮点有以下三点:
1.选材大胆。本节课上,最大胆且令人惊喜的设计便是将阅读资料延展到课外阅读资料中。以经典为主题,使学生热爱经典,亲近儿童文学,是一次极佳的尝试,也是个人在小语教学上的突破与创新。实践证明,对于此类专题性阅读,学生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对文本印象深刻,且能颇有见地地把个人感悟表达出来。
2.让孩子自我展示。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学生的个性发言与深刻体会的表达中,我们可以得到非常有益的启发:语文教育要真正发现并激起儿童的巨大潜能,切不可低估儿童,在儿童文学的鉴赏过程中,孩子的审美眼光、感悟能力并不逊于成人。
3.方法渗透“独具匠心”。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但阅读应是一个轻松、享受的学习过程,万不可给学生施加压力,“阅读时的心情请用表情符号代表”,是我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水平所做的大胆创新,以此简便而有趣的方式留下学生的思考痕迹。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科研规划小课题“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1637)】
【参考文献】
[1]吴小丽.情境是语文课堂的起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
[2]黄玲波.思维导图,让整本书阅读向更深处漫溯[J].小学教学参考·上旬,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