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一书是由丁柏铨和双传学联合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着力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书籍。该书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发展、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的历史轨迹,并落脚于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义进行阐述,包括正确认识新闻和新闻事业、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新闻出版自由、新闻舆论工作、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传播规律等。
该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条件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条件、文化教育背景及新闻实践活动。首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于特殊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当时无产阶级实力薄弱,亟待寻找“发声”渠道实现传播内在思想的目标,创办报刊成为重要举措。从马克思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底层群众为受众、深入揭示剥削者丑恶嘴脸的新闻思想。其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这得益于创建者与发展者所具有的文化教育水平。最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新闻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革新的,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开放性,能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情中体现自身价值。
结合该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义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领我国新闻工作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是要求新闻工作通过“报喜不报忧”来“粉饰太平”,而是要求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等能够深入了解民生,对正面且积极的新闻实践进行大力宣扬,对丑恶且消极的新闻实践严厉抨击。第二,贯彻新闻报道方针政策。国家针对新闻报道出台“三贴近”政策,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及贴近群众,而要使这一政策贯彻落实,关键在于引导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并能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而实事求是地撰写新闻报道,杜绝“假大空”及随意杜撰现象。第三,构建优质媒体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平台类型进一步丰富,尤其是自媒体平台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更加需要加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宣传力度,让非专业媒体人能够规范自身行为,真正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从事媒体工作,从而为构建优质且真正为人民说话的媒体平台提供支撑。第四,改进我国对外宣传。我国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要对一切蓄谋分裂国家、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坚决谴责和抵制。
书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
作者:丁柏铨双传学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丁柏铨、双传学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与实践》立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改革深化、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及由这些因素导致的极为复杂的舆论格局,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主要内容、本质要义及现实意义等进行了具体阐释,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新闻工作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