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但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在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提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行措施。
1 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内涵
1.1 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的含义
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其实就是将学生的自觉练习作为基础,将校园中的体育运动场所作为依据,围绕具体的体育项目而开展教学的活动。通过对俱乐部这种形式进行运用,将体育课程、锻炼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团队比赛等融为一体,能够构建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具体而言,体育俱乐部模式不受教学进度、班级、教学内容以及上课时间等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意愿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学习项目等,并且还能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将传统“固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了,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新的看法,树立了体育学习的信心。
1.2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体育俱乐部涵盖了多种体育项目,如足球、乒乓球、网球、篮球、游泳等,部分俱乐部还包括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如射击、爬山以及野外生存等。这些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学生也具有更大的选择机会,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参与过程更为主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约束较少,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并自主参与项目活动。如,学生对篮球教学感兴趣,那么就可以自主参与这项活动,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提升篮球技能,取得锻炼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而在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这些感觉之后,就会形成持之以恒的锻炼决心,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第三,目的更为多样。体育俱乐部教学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之后,要每天坚持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练习力度,如刚开始每日坚持练习一个小时,后来每日坚持练习两个小时等,并随着练习力度的加大,设定更深层次的目标。如此就能够使体育练习形成良性循环,且在循序渐进中建立多样性的运动目标,使学生在多种目标的驱使下逐步完善自己,树立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
2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在体育教学中推行俱乐部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俱乐部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 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滞后
体育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否较为先进,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最终影响体育教学的结果。当前国外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运用的形式有两种,即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并正试图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课内外相融合的俱乐部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而国内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起步则较晚,且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滞后性,很多高校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依然运用的是常规教学模式,导致体育课程教学失去了活力,俱乐部教学无法发挥有利作用。
2.2 体育俱乐部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着体育教师匮乏的问题,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以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为主,时尚类体育教师严重不足。在时代发展中,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学习时尚类体育项目,如户外拓展、游泳、瑜伽等,而高校因为师资队伍不足,所以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体育俱乐部教学受到了影响。
2.3 体育俱乐部考核体系不完善
现有情况下,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都倾向于采用终结性考核与结构性考核为主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将教师的绝对性考核作为主要途径,如在对大学生体育技能、体育态度以及测评情况等进行考核的时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等较为依赖,导致考评不够客观和公正,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考核的时候,仅仅将一场比赛或者一场体育活动等为主,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其评分,而不考虑学生的体育俱乐部参与过程、体育学习态度等,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保持。
3 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的措施
3.1 创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我国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办学风格,且不同地区的高校也面临着不同的地域风情、文化背景等,所以在选择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可照抄照搬国外的模式,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贴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如可以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校内体育场所作为依托,将“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和“健康第一”作为理念,使学生在社会、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学校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并在俱乐部教学中融合多种技巧,将内外体育活动与课内体育教学融合于一体,形成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与体育项目有关的文化知识,而在课外通过互联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比赛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热情。
3.2 加强体育俱乐部师资力量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高校应当注重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扩大招聘渠道,全方位招聘高层次、高技能的体育教师,如野外拓展教学教师、瑜伽教学教师等,以时尚类体育教師充实自身的体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对现有的体育教师加强培训,大大提升其专业教育水平,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侧重于俱乐部教学有关的知识,使体育教师对俱乐部教学进行深刻理解,并自如对这种方式进行运用。此外,还要对体育教师研究能力进行强化,推动以研促学,将短期培训、长期培训有效融合起来,借助于科研项目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更为科学的体育俱乐部模式。
3.3 完善和健全考核体系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评价的时候,要尽量采用综合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操作性高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考虑,凸显出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人格特色,尽量将体育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并运用教师评价、俱乐部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方式,通过全方位综合方式对学生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同时,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化和随机化的,学校要及时根据教学的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使其更为符合现实情况,具有较高的操作性。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高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方式已经不在适应,亟待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而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引起了很多人员的关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充分运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体育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对这一模式的运用。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