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全 吴玢 孙簃
摘要:从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队伍、教学组织与运作、教学资源与保障、教学成效等8个维度,对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调研发现,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认可度较低,为此,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在教学实施方面,产融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加强项目合作生产;在教学资源方面,产教深度融合协同,消除资源开发认知差异;在师资队伍方面,健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型教师实践基地,从而提升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效益和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C-0075-06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2020年7月《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推动“课堂革命”,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积极践行“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既是陶行知先生创设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现代职教领域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目标任务的微观落实。因此,认真审视当前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现况并提出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由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演化而来,“教学不是单独的一件事情,而是由三件事情共同组成。含义就是我们要通过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1]。陶行知的学生徐德春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做学教合一”就是事情怎么做,就如何学习;如何学习,就如何教。做为学指明方向,学为教提供参考。“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意在打破学科壁垒,融合长久以来被分割的学科知识,互通“知”与“行”。职业教育研究专家马成荣指出,职业教育教学应当以“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三者的逻辑内涵为先“做”以知困,后“学”以愤悱,再“教”而功倍,“做”“学”“教”三者分别体现职业性、主体性和主导性[2]。在“做”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中填补知识空缺,在“教”中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重构和创新,“做”字当头、“学”贯前后、相机而“教”的教学逻辑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始终,在三者的有机融合中培育出更多能适应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调研情况
(一)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以苏州市的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的问卷,对苏州市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0份,通过数据分析将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现况予以量化,尽可能客观地反映目前苏州职业学校教师对“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及意见建议。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主要分为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队伍、教学组织与运作、教学资源与保障、教学成效等8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编制形成了李克特五点量表。通过检验得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如表1,表2。
从表1可见,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问卷的总体α系数为0.979,分半信度为0.938;“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问卷的各维度的α系数在0.844—0.966之间,分半信度在0.722—0.941之间,可见问卷的信度良好。从表2可以看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问卷的总体和各维度的相关在0.737—0.932之间,为中高相关。“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542—0.887之间,为中度相关,可见,问卷的总体和各维度的相关均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即问卷在总体上高度相关,各维度之间又相互区别,由此推断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因此,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量“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现况。
(二)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践总体的平均分为3.87,8个维度的得分在3.64—4.06之间,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学成效、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运作、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总体及其8个维度的实施平均分均高于中间值3。由此可知,苏州市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见表3)。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学成效”和“教学理念与目标”维度,均达到了4分以上,说明苏州职业学校积极宣传和推广“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得分倒数的3项分别是“教学实施”“教学资源与保障”“教师队伍”,说明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教学实施的现实审视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质,也是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践的主要路径,不可能离开产教融合来谈“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尽管苏州市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得到普遍认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根据企业调研与专家访谈发现,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审视其实践现况,将为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提供改进依据。
(一)产教融合实施“做学教合一”模式脱离学生和企业实际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只有在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的真实情境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然而,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模式的具体实践很多都脱离了学生和企业实际。一是因为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下教学场所转换的频率提高带来困难:学生频繁且大批量地进入企业实施项目教学,对学校而言,存在交通、安全等多方面的困难,教学组织难度较大;对企业而言,存在秩序混乱、人员冗杂等方面的困扰,导致企业配合程度下降。二是因为企业的真实生产与教学之间在内容上存在共通之处,但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又有着巨大差异。企业的正常生产需要连续进行,员工的工作内容较为固定,将教学放在企业车间中进行,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模式实践既要关注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也要应对企业的利益需求。
(二)产教融合开发“做学教合一”模式的教学资源效率较低
教学资源是实践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基础和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直接关系教学能否顺利实施。从工作任务层面而言,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较为复杂,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工作量大,难度高,耗时长,对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部分核心技术资料涉及企业机密,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留。有些教学资源需要拍摄视频资料,很多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不愿配合,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典型案例的编写开发难度。从技术理解层面而言,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双方的知识侧重点和出发点不同,对同一技术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存在差异,导致校企双方在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沟通上的障碍,对企业工程师而言驾轻就熟的技术、能力,对教师来讲难以在短时间之内理解并转换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双方的交流沟通需要时间的磨合。因此,校企双方要加强融合沟通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产教融合开发“做学教合一”模式的教学资源的效益。
(三)产教融合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力度有待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它既包含校内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双师”能力建设,也包含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双师”结构建设。不少职业学校教师常年工作于课堂一线,下企业实践的意识较为淡薄,也缺少企业实践的机会与经历,导致自身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更新不及时。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对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产生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认识有所欠缺,专业素养与技术技能发展有所脱节。另外,在职业学校中兼职的企业工程师在参与项目实施工作中也存在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了解不够、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够准确、对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把握不够严谨等问题,由于企业工程师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对教学时间的控制不够稳定、教学时长不能很好地得到保障等问题,还有薪资待遇报酬发放无据可依,进而导致发放困难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力和结构建设带来挑战。因此,产教融合培育“双师型”教师,需要校企双方加强制度设计,既要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要提升企业工程师的教学能力。
四、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实践应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其核心的“做”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怎样保证所做、所学、所教能够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试从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和教师培育等方面,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项目合作生产
教学实施是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模式的主要环节,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加强项目合作生产,全面务实推进“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一是教师将企业项目带回学校。学校方面定期派出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生产教学的纽带,将企业中的小项目或大项目中的简单模块带回学校,全班学生共同探索研究完成,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降低教学转换场地频率,提升教学效率。二是根据项目特点制订具体的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项目教学。鼓励企业在校内建设带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鼓励学校在企业建设培训中心、教师企业工作站。在企业进行实施的项目,教学安排要格外用心,企业要提供食堂、住宿、设备、技术和场地等满足“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基本需求。例如,苏州某学校与4S店合作,4S店在车间建有仿真学校实训室功能的生产车间,可以常年接待学生到车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学实施的项目会产生真实的产品,产品的好坏优劣是对教学质量最好的评价。参与项目的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提前了解,对企业文化和产品生产的流程提早掌握,不仅提升了职业素养,同时也增加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因此,产教融合开展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模式的教学实施,需要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具体利益需求,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项目的生产与学习。
(二)教学资源:产教双方深度融合协同,注重资源的职业适切性
教学资源是建构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教学载体,产教融合开发教学资源是最有效的开发路径。一是产教双方深度融合协作,消除认知差异,提升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的效益。教师要深入企业生产岗位了解并熟悉工作任务,企业工程师要到学校开展教学,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双方尽量转换身份和视角,消除认知差异,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效率和实用性。二是坚持职业导向,注重校企协同开发教学资源的适切性。校企双方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应就企业关心的重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厘清工作能力需求,重点分析行动领域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构建并转换为学习领域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发课程内容,以模块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编写活页讲义、校本教材,整合线上资源,提升教学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因此,产教融合开发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模式的教学资源,既要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沟通融合,消除产教双方职业与教育认知差异,也要关注教学资源的职业适切性,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资源的开发效益和科学实用性。
(三)教师队伍:健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型教师实践基地
“双师型”队伍是建构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产教融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一是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双方联络机制,疏通联络渠道,提升沟通频率和效率,尽可能消除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严格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定岗)实践。学校应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课时、待遇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积极探索吸引专业技术骨干的政策,为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保障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企业方面,要与学校对接好工程师的时间与待遇问题,积极鼓励技术技能人才到校任教。例如,苏州某职业学校与强生医疗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公司常年派人担任学徒制班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教师实践基地功能定位为产教融合平台、“双师型”教师培训转换平台。通过该平台,学校的教师可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专利申请、专利转化,并在产教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强和培养项目实践能力、工程实践意识,培养遵章守纪的企业精神,全面接轨并熟悉企业生产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将“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到实处;通过该平台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发实践,企业工程师、产业教授在教学资源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新职业工种的标准制定等具体实践中,逐渐熟悉教师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合作项目为什么这么做,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升。因此,产教融合培育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模式的教师队伍既要健全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的常态运行机制,也要建立产教融合型教师实践基地,从而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
基于当前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和产教融合教学实践的现实状况,开展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基础、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主要通过改进“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共同开发“做学教合一”所需的教学资源、产教融合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职业学校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局面,使得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能走出校园,结合岗位需求走向企业,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育人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石娟.从“教学做合一”到“做学教合一”:徐德春的教育理论及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2]張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
责任编辑: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