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与认同: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1-09-12 08:20林子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8期
关键词:自主性分配教育资源

林子赛

[摘           要]  资源的补偿分配改善了民族地区的办学,也进入了瓶颈。从对资源分配的探讨转向对人的发展探讨,是对教育本身的回归。补偿的分配尝试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民族地区特殊性与自主性的忽视,从而导致对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忽视。而认同恰恰是对差异性与自主性的尊重,弥补了补偿分配的缺失。认同的差异性原则引起了人们对教育差异的关注;认同的自主性原则唤起了各方对民族地区自身教育需求的关注。在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领域定位认同,必然助推民族地区实现教育的公平。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教育公平;认同;人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33-03

我们要实现的教育公平究竟是什么?是生产一批毫无个性的复制品,还是培养一个个有个性的个体?答案显然是后者。教育的目的是基于人的差异来促进人的发展,那么,教育公平与对人的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因素,民族地区在教育上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对此,当前主要做法是通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实现对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也遇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帮扶。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开创期(1949—1956)、曲折期(1956—1966)、破坏期(1966—1976)、恢复期(1976—1992)、快速发展期(1992—2002)、多元发展期(2002至今)。[1]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资源倾斜帮扶,使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具体来说,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改善了民族地区校园的硬件设施,以“两免一补”政策保障贫困学生获得教育等;在师资队伍方面,政府通过“特岗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为民族地区送去优质的教师;在招生就业方面,对少数民族考生采取适当的降分录取,同时,对他们在报考国家单位的某些职位时给予优先录用。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缩小了教育的区域性差异。然而,民族地区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的学业水平低和“控辍保学”难度大。政府的资金投入扩大了教育的普及范围,但是当前教育的总体质量仍令人担忧。忽视了民族地区实际的教育情况,也就不能满足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需要。

针对民族地区教育薄弱的现状,以认同为基础的分配,更为切实有效。当前,分配作为解决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促进了教育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完善;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做法忽视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各个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将认同设为分配的前提,是要求分配从国家单方主体到对民族地区自主性的发现,从而实现两者在社会互动中的同一。在社会互动之中,民族地区发现自身教育方面的特征,并凭借分配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自身教育的发展,缩小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发现,认同概念中的主客双方发挥了自主性,在双向互动中,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认同虽然引发了人们对民族地区自主性的思考,但仅是针对差异问题的一种解决思想,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分配的介入。以认同为基础的分配,不同于简单地将教育资源往民族地区倾斜。在这一分配下,民族地区开始“发声”,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互动,构建自身在教育方面的认同。在尊重民族地区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国家构建民族地区对教育公平的认同,从而对民族地区进行教育资源的支援以及帮扶。进而,分配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实现。

认同与教育公平内涵上的一致,对认同的引入,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大有裨益。从内涵上来看,教育公平并非指要实现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一致。教育起点公平是障碍重重,教育过程公平是长路漫漫,教育结果公平是太过理想。[2]人们对绝对的教育公平的追求,也渐渐转向了对差异的教育公平的追求。差异的教育公平,要求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资金、人才等社会资源的分配正义不同,教育公平更要关注到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这被视为一种‘差异公平,差异公平一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承认个体的差异性。”[3]回归到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问题,一是要强调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二是要承认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这种差异的教育公平思想之下,民族地区要实现的是该地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除了教育资源的缺失,民族地区还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客观地来说,在这些因素制约下,要实现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相同的教育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民族地区只有通过发挥自主性,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认同牵动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每一根神经。通过教育互动,民族地区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而形成对自身教育的认同。在资源分配的保障之下,民族地区充分发挥自主性,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帮助民族地区每位学子实现自身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民族地区教育得以发展,受惠于社会分配的补偿,而其所陷入的困境,则是社会分配的不足所造成的。社会分配一方面以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弥补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短缺这一短板,促进了教育起点公平的实现;另一方面因其在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实现上显现的“乏力”,暴露出其不足。

猜你喜欢
自主性分配教育资源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