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鸿 朱晏萱 武屹 周璇
[摘 要] 目的: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程度。方法:招募大学生参与者,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重测设计,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朋辈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参与者进行干预,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测量表》评估干预前后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水平中实验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朋辈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朋辈心理;心理健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80-02
一、引言
所谓朋辈,代表“朋友”与“同辈”的概念,是年龄相仿、心理特征相近的一类人的总称[1]。朋辈心理辅导指的是非专业人员通过培训、选拔、监督并给予同龄需要帮助人员心理帮助和心理支持,并最后与其共同成长的一个活动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朋辈心理辅导,并于90年代兴起于中国大陆[2]。国外学者Sussman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接受心理学专业培训和督导的学生,运用倾听和支持等心理学技术与同辈进行疏通和交谈,进而给予同学帮助的一种服务活动[3]。Helm、Dorosin 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指较高年级学生接受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后,服务于较低年龄的学生,搜集并反馈信息,干预校园心理危机的一种活动,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教师督导来完成[4]。马中宝对朋辈心理辅导解释为:同龄人之间给身边的同伴以鼓励、支持和安慰,提供有心理辅导效果的援助。也可会意为非心理学工作人员从事心理咨询辅导性的工作[5]。
总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给出的定义都有些许差别。
本文结合以上相关概念阐述,认为朋辈心理辅导是非心理专业人员经过专业咨询师的相关培训与督导后,对同龄人进行倾听、疏导、鼓励的心理咨询和帮助的活动,是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
大学生属于心理健康问题多发群体之一。大学生初进入校园,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易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差、抗挫能力差等情况,缺乏正确的认知,出现适应性问题。随后在大学生活中,家庭变故、人际冲突、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外部挫折事件又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做心理咨询“有病论”的观念,让他们不能及时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使部分心理问题逐步严重化。朋辈心理辅导则避免了专业心理咨询的一些弊端,采用同辈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更加具有亲和力,相互帮助,共同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公开宣传招募的方式招收自愿参加活动的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20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依活动实际参与情况、各量表测量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及数据不完整的被试者共62人,有效被试者138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9%。
(二)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自测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3点评分,总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态越良好。该量表的KMO值为0.713,克隆巴赫ɑ系数为0.829,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实验程序
1.研究程序
研究者在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开始之前使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前测,收集数据,随后对实验组进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活动,对照组继续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在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分别进行量表测量。
本研究在活动干预期间并不提及有关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量表内容,但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前向实验组被试介绍团体性质及形式,保留所有被试随时退出活动的权利,做到被试知情同意。
2.干预方法
由于受特殊情况的影响,互联网逐渐走进教学中,结合互联网心理辅导趋势,干预以线下辅导与线上模式相结合。每周一次,持续两个月共进行八次辅导,其中第一次干预以线下形式为主,后七次以线上形式进行。每个被试的干预都在60天内完成,均接受8次干预。
首次干预以随机分配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地点为学生平时上课的操场。每个小组选举两名带领者。其中一位负责引导活动进行介绍和带领,另一位则作为助理进行观察与简单示范等辅助。此外两名备用机动人员负责摄影、记录、协调以及可能状态下的其他工作。参与项目带领者与被试同学同龄,在活动中并不突出自己的领导作用,只在必要时推动朋辈团体活动,且均在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接受过朋辈心理与团体辅导培训,具备基本的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理論和操作经验。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基线与干预后结果进行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基线与干预后结果进行比较。
三、结果与分析
(一)朋辈心理辅导干预后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得分比较
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朋辈心理辅导干预后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量表得分,结果显示实验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由数据可推测,进行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比没有进行过辅导的大学生有着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朋辈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实验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得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