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富
摘 要:数学教育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科目,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的,便要全面突出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了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实现数学探索,积极展现自身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转变师生互动形式,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策略
一、设计合作任务,设计合作计划
任务本身便对学生产生着一定的导向、驱动作用,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公,需要明确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才能由此确定合作学习的方向。教师便要设计符合小组水平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实现组内分工,促使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小组合作交流,组际积极展示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关键点在于促使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效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组内讨论是和谐的、组内探究是有效的。待提出合作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便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建构数学概念,留出时间让各小组主动表达探究成果,由此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多边形的面积”课堂上,由于学生以小組形式合作设计了学习计划,教师可以让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率先探索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与方法。大多数小组都直接在纸上画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并在图形中画出了对角线,据此推导出计算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方式方法。接着,笔者就引入了“高”这个概念,让学生继续探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填补法进行推导证明),让学生顺利掌握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式方法。接着,学生便要按照同样的思路去推导计算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公式。待各小组顺利生成了数学新知之后,笔者就引导各小组积极展现了合作学习成果,让各小组轮流阐述探究思路、探究成果。
三、组织课堂评价,坚定合作意愿
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可以直接诊断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现有问题、教学效益,可以进一步坚定学生的合作意愿,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此,教师便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指出各小组的合作程度、学习进步,让学生明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多边形的面积”课堂上,由于本班学生都顺利建构了数学新知,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笔者主要是从赏识角度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笔者还提出了几个问题,组内交流是否顺畅、学生是否保持着活跃的思考状态、是否有成员存在被动接受的学习行为、数学阅读是否有效、数学猜想是否正确等等,据此组织了小组评价活动,让学生积极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效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比较可行的,将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比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为此,教师便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准备。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陈洁. 合作中成长——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初探[J]. 华夏教师,2018(18):56-57.
[2]李玉静. 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J]. 才智,2018(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