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月亮

2021-09-12 02:33温鑫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镜湖思念李白

温鑫

月,中国文化赋予了它太多的内涵。苏轼说:“何夜无月?”夜晚,只要有月,无论是圆月还是缺月,总能让人想到些什么,或是思考,或是回忆,或是相思,或是祝愿。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古诗文中,写月的佳作太多太多了。有人借它写宇宙浩渺、光阴易逝,有人借它抒发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有人借它表达精神超脱、人生旷达……

这些人中,有一位诗人写月,写得最丰富、最动情、最饱满、最纯粹……他就是李白。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如果没有酒,没有月光,李白的人生该有多么的黯淡!

苍茫之境

唐诗的境界阔大从“初唐”开始,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开始,可是当你读一读李白的《关山月》,对于“苍茫”二字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这是一首写戍守边塞的诗。诗人如何写,才能烘托边塞环境的荒凉呢?和一般的赏月诗不同,李白好像已经飞到了苍茫的天空,上下眺望苍茫的天地。观察视角的不同,其实就是李白胸襟和笔法的与众不同。

李白还有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用夸张手法突显出天姥山的巍峨高峻,“烟涛微茫信难求”,一个“微茫”写出了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渺远。当作者开始写月时,整首诗的节奏由那种壮阔激烈转为优美婉转,才有了诗人更多想象中美好画面的展现。

梦中的诗人是那么的浪漫而闲逸,而这朦胧苍茫之境,也是由“镜湖月”引发的。

逍遥闲情

从庄子开始,“逍遥”就成为无数文人心灵修炼的目标。如何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呢?那就是让自己远离世俗功利,追求一种恬淡的精神状态。从魏晋之后,达到这种境界最好的方式:一是喝酒,二是游山玩水。

而李白说,你们做得都不对!要想“逍遥”,必须有月。你看《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这首诗是否可以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来一个比较阅读?诗人喝酒,喝着喝着天就暗了,而“我”却浑然不知。通过后面的诗句我们可以猜测,李白有可能是在一个人迹罕至、自然风光极好的地方独酌。即使天暗了,作者还是要描写这里美好的环境,从而营造诗歌美好的意境。

诗歌的第三句往往都是起到转折的效果,该诗第三句一连串动作,让诗歌由静变动。李白在酒醉之后,沿溪散步,陪伴自己的只有这一轮明月。李白这里用了一个“步”字,与苏轼“相与步于中庭”一样,这种逍遥闲情就是在月光下“步”出来的。

除了这首小诗之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的这些诗句都有月,都是把月作为一种美好的寄托,一种达到逍遥境界的精神标符。

缠绵愁思

李白,既有大手筆,又有小情思。大手笔可以写天地苍茫、宇宙洪荒、兴亡荣辱;小情思可以写游子思乡、宫娥闺怨、缠绵悱恻……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的这首《玉阶怨》把女子那复杂的内心世界写得如此细致入微。题目有一“怨”字,可诗中却未提到“怨”。那么“怨”在哪里?在女子的心里,更在玲珑的“秋月”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玉阶怨》结尾写月,《子夜吴歌·秋歌》开头写月,位置不同,效果相同。“长安一片月”,开头的一轮明月唤起了人们无尽的思念。男子在外征战,女子在家捣衣,这种思念是被秋月唤起的。且诗人的格调更高,月唤起的不仅是思念,还有对和平的期盼。

赤子其人

纵观李白一生,从告别峨眉山月,仗剑去国,到晚年传说“捉月”溺水而死,李白的一生都离不开月。他的诗离不开月,他的故事离不开月,他的赤子精神更离不开月。

李白的率性、真诚、浪漫,不正是他笔下的月亮所象征的吗?

他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轮明月。

因此,月亮是李白的,也只有李白最懂月亮。

猜你喜欢
镜湖思念李白
陈镜湖烈士纪念馆
悄悄地
思念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夜游天镜湖
倒下的那一刻
君去后,酒暖思念瘦
思念那么长,寂寞那么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