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想象的翅膀

2021-09-12 02:33侯守斌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长经历青春

侯守斌

[真题回放]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初中毕业后,你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那是一片新的天地,在那里,你将会拥有更多机会,面临更大挑战,获得更快成长。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讲述未来三年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分享你所憧憬的多彩青春。

提示和要求:

(1)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考题解析]

安徽省中考历年作文题看上去简单,但是要写得出彩有新意就有一定难度了。与以往相比,本题在成长类作文的基础上又加了想象的要求。

审题方面,作文材料表达明确,即对高中生活中的一次经历进行憧憬、畅想。畅想的是高中生活,内容上可以看作是初中生活的延续。只不过写作对象由写实变成了写虚,由发生过的事情转变成未发生的事情。虽然是写虚,但依然是想象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仍属于常写的校园生活范畴,并没有脱离学生生活实践。

横向看,题目的命制,和想象写虚类作文命题有点类似,但又不完全是想象和虚构。它立足现实生活,同时又体现了课程标准“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这一要求。

作为一道任务式话题作文,题目核心要求是围绕“多彩青春”进行写作,其中又有三个任务要求:一是“展开想象”,写未来在“高一级学校”的生活;二是讲述“一次可能的经历”,“可能”要求想象要根植于现实,“一次经历”倾向于表达记叙;三是选材上侧重分享所“憧憬”的“机会”“挑战”“成长”。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所写内容并非真实发生的事,而是“想象”。想象一件事,说清楚来龙去脉并不难,难的是细节。因为,没有经历,完全想象,事情的细节往往就无从着落;而没有细节,便无血肉,难免浮光掠影,缺乏感人力量。

其次,要以“我”为中心,讲述自己的体验,感悟生命成长。因此下笔时不能忘了“我”,或者忽视了“我”,写成对未来学校生活的简单罗列。

最后,题目中“一次”包含的要求是不可泛泛而谈,而要紧扣一件事情,如果一不留神写了两次、三次就跑题了。

[写作思路]

材料中有两个信息需要关注:

第一个关注点是“机会”和“挑战”,寻常发生的事件叫不叫机会和挑战呢?什么样的事件才算是机会和挑战呢?一次考试的经历算不算机会和挑战?笼统地说,可以算,不过属于一般素材,而且雷同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个关注点是“一次经历”,材料中明确告诉我们只写一次经历,切不可进行春夏秋冬、喜怒哀乐式的多角度漫谈。

把握这两个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既然是想象,自由发挥和选择的余地就大多了。小的方面说,某次考试成功或失败,一次演讲,一次游学,一次教训,一次获奖等。这种寻常素材写好了,写细了,具体可感,也能够出彩。另一方面,既然是想象,只要不脱离高中生活,那么在内容上大胆的假设和合适的夸张都不为过。想象再大胆一點,一次国际比赛的经历,一次参与研发人工智能的经历,一次到华为总部参观的经历,一次国际交换生的经历,一次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调研,一次模拟联合国会议的经历等。这样把自身的经历和成长,放到中国当代特定的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大形势下,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

在主题表达上,应当表现出当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新世纪中学生的个人或者团体风采,谱写新时期新生代特有的青春华章。只要把个人憧憬、畅想与上述内容相结合,将不失为一篇高分作文。

[写作误区]

倘若写的是对未来三年高中生活的憧憬,而忽视了在“一次经历”中展示“多彩青春”的要求,这样的作文可能写不了具体的事,更多以自己表述为主,内容会显得空泛。

考场佳作一

未来可期,愿不负韶华

文 / 安徽一考生

高一高二,忙碌而又清闲。预习、上课、做作业……老师安排得紧凑而有序,学习上我只管跟上课堂的节奏,就可以轻松搞定了。浮现眼前的不是刷过的试卷和在乎的排名,而是那些走过无数次的必经之路和每天都要刷新的风景:春朝,暖暖的阳光和海棠的清香挤进书页里,我一起床就闻到香味的清新;夏夜,满天的繁星点缀着漆黑的夜幕,我边数着星星边走回寝室,嘴里嚼着辣条的爽快;秋晚,太阳的余晖照射在食堂洁净的玻璃窗上,我品味着把夕阳和米饭一起吃进肚里的惬意;冬午,鹅毛般的白雪纷纷扬扬地降落人间,我站在窗边小声背诗,感受着与雪有关诗文的空明。

我日渐习惯的节奏在高二下学期,一下子被打乱了。

期末段考,现实给了我一巴掌。试卷上鲜红的数字就是个下马威,我盯着它,就像望向深渊。这时,学长递给我一袋复习资料,只见中间夹着一张折成千纸鹤的红色纸片,信很长:“你是不追剧不玩游戏的一个‘无趣的人。不如多多阅读,多点知识储备。”

“即使点点星光也可以指引回家的路。希望再渺茫,一路走下去就不一定会失败。”

“慢慢来,别怕。”

……

好像到了这时,我才明白,我应该加快节奏,我不应辜负这青春韶华。

天空一片漆黑,偶有几闪星光冒出,街道和弄堂里静得出奇。几排洋房中还亮着几盏台灯,就像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与将要吞噬一切的黑暗搏斗的几只萤火虫,虽弱小,然而光明终将胜利。台灯下的少年们以梦为马,执笔为剑,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未来属于他们。

我踩着书本试卷的台阶一步步往上爬,我想着那屠龙的勇士,在人生的路上披荆斩棘,热血青春的样子。我想着,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这句话会浮现在脑海:“三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往前看,往前走,哪怕前途一片迷茫,继续往前走,你终会在漫长的追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一切问题的答案终将浮出水面。别怕,慢慢来。

【点评】

化虚为实,虚实相生。构思扎根于未来高中学习生活的联想,学长的留言,是虚写;“我”努力的样子,是实写。在虚实转换的叙写中,实现了对不负青春最好的诠释。

行文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学长鼓励“我”努力的话语;另一条是“我”对高中学习生活的感受变化。两条线索齐头并进,相互交织,情景化再现高中学习生活的样子,代入感强。

渲染手法的运用,富有表现力。“忙碌而又清闲”的高一高二学习生活,有对景物的直接描绘,也有学长寄语的侧面烘托,多角度的叙述、描写作铺垫,增加了文章的层次感。具有感召力式的结尾,洋溢着温馨美好,使得失落的心绪有了安放之所。

在竞赛中拓展思维能力

文 / 安徽一考生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学习在无数次重复中变得乏味。渐渐地,一股莫名的烦恼困扰着我,空气也变得沉闷起来。

高一时,学校请来四位分别获得全国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生物、物理和化学竞赛一等奖的学长给我们“传经”。这对于喜欢走“终南捷径”的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诱惑”。于是我同时在几门课上,打起了通过竞赛绕过高考的主意。为此,我克扣了常规的学习时间,买了大量的高升资料,对知识一顿恶补。但最终,我输了,物理初赛即被淘汰,化学和生物止步于复赛,信息技术虽然在市里获得了名次,但也无法进行复赛。

这次经历对我之后的学习生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我见识到了真正的高手是什么样的实力,山外尚有山,更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土丘呢?垫底的成绩就是善意的嘲笑:“嘿嘿,小子,你还嫩着呢!”

不过,在参加各科竞赛的时间里,我虽然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积累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我把它们运用到了接下来的学习中,摒弃了传统的一味依赖刷题的做法,做起了课题研究。我打破了单位之间、学科之间的界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理方面,结合图像利用求导、求定积分来解决变速运动中的瞬时速度和移位问题;在化学方面,应用价层电子互斥理论来分析分子构型;在立体几何方面,利用空间解析几何来解决异面直线、二面角问题;与同学们联手解决了正值公式的推导、立体电路中电阻的混联问题,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统领高中知识。这使我收到了比做大量所谓“信息卷”“猜题卷”更好更快的效果,经过强化的思维也使我成功地保持了在第一考场考试的记录(学校按上次考试成绩安排考场)。

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生活中的烦忧正是不竭的动力,信心和勇气则是无形的翅膀。当坦然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我才真正达到了一个高度,可以一笑释怀。

【点评】

作者想象了高中的一段奋起学习的历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展示了目标明确、笃定前行、不负韶华的当代中学生风采。

文章从学习压力渐渐增大起笔,叙写了因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而产生情绪的过程,并结合想象中的事件总结了体会与收获。虽然是寻常素材,但细节描述得十分生动,因此很是出彩。

结尾简洁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学习没有捷径,压力就是动力,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思考。少年朝气蓬勃、自信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多彩青春得以充分展现。

猜你喜欢
学长经历青春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白鹭起舞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