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正的自己

2021-09-12 02:33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书虫

【读前花絮】

小樱:感觉自己最近有点浮躁,好想找个深山老林隐居起来!

書虫:怎么?想和梭罗一样,在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

小樱:呃,考虑到我的动手能力,还是算了……

书虫:那不如看看《瓦尔登湖》,让思想代替身体去体验一下吧。

【虫家讲坛】

为了远离喧嚣的环境,完成悼念亡兄的作品,1845年7月4日,梭罗搬到了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梭罗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完成了《瓦尔登湖》。历经时间的流逝,《瓦尔登湖》的价值开始被大众发现,终于,梭罗慢慢走进了美国文学史,这本书也渐渐被视为经典。

物质简朴,精神丰盈

如果你的生活十分简朴,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你的人生将会怎样?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建房子、挖地窖,开垦土地、种植蔬果,看蚂蚁打架,目睹湖面从结冰到融化……物候变化,四季交替,梭罗用心感受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生活在大自然中,所以书里出现了许多关于动物和植物的描写。因为观察较细,篇幅较多,同时代的人只将《瓦尔登湖》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书籍,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以及蕴藏在简朴生活之后的丰富思想。虽然书是梭罗在郊野独居时写的,但它不局限于生活日常。在这方宁静的小天地中,作者的思想尽情遨游,极其广阔。

那是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梭罗担心人们忘记生活原本的意义。

人们认为这国家有必要兴办商业,出口冰块,借助电线交谈,以及乘坐时速三十英里的交通工具,他们对此深信不疑;但至于我们应该活得像狒狒,还是像人类,大家反倒不确定了。

梭罗并不反对追求物质条件的改善,他反对的是把改善物质条件当成人生最高甚至唯一目标的做法。他用自己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向世人证明,生活的困顿通常不是物质匮乏造成的,即使条件简陋,人也能快快乐乐地活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文字向我们传递着他的思考:希望每个人都能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

精确的文艺之书

在《瓦尔登湖》出版之前,美国文学迎来了它的爆发期,短短数年便涌现出《红字》《白鲸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好几部足以跻身世界文学殿堂的经典作品。但即便如此,那些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依旧将最高的赞美献给梭罗,因为他的《瓦尔登湖》具备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征,呈现出独特的美国风格。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在此之前,自然往往只是充当故事的背景,很少成为直接叙述的对象。

大至四季交替,小至蚂蚁争斗,全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他的描写并不流于表面,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这个夏日的午后,我在窗边静坐,苍鹰翱翔于我的耕地上空;野鸽子三三两两地从我的视界疾飞而过,或者在我屋后的白松枝上蹦上跳下,尽情地啼唱;鱼鹰插进波平如镜的瓦尔登湖,叼起鱼儿复返长空;水貂鬼鬼祟祟地走出我门前的沼泽,在岸边抓住了青蛙;飞来飞去的刺歌雀压弯了莎草。过去半个小时来,我一直听见火车咔嗒、咔嗒在响,时而渐渐消歇,时而越来越响,很像榛鸡扑打翅膀发出的声音,将旅客从波士顿运载到这地区来。

短短一段文字,竟然出现了八种动物和两种植物,并且有具体的名称,而不是笼统地概括为“飞鸟”或“水草”。通过作者的视角,我们体会到了城市与荒野两极的不同,还有匆忙与闲适的对比。也因此,这本书不像普通的博物志那样枯燥,而是兼具精确性与文学性。

迷茫时,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多些思考,领悟生命的真谛。正如梭罗所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引文选自《瓦尔登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一本书的时间

关于作者——

1.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代表作品有《瓦尔登湖》和《论公民的不服从》。

2. 在瓦尔登湖生活期间,梭罗因为反对黑奴制,拒交“人头税”而被捕入狱。虽然他只在狱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替他代交了税款保其出狱,但这一经历却激发他思考了许多问题。出狱后,一些人问他:“为什么有许多人宁愿坐牢也不愿意交税?”为解释这一问题,他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成了著名的政论《抵制国民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后改名为Civil Disobedience,即《论公民的不服从》)。他所宣传的这种“非暴力抵抗”的斗争形式,对俄国托尔斯泰、印度甘地和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诗人海子1986年曾创作一首名为《梭罗这人有脑子》的诗:“梭罗这人有脑子 / 梭罗手头没有别的 / 抓住了一根棒木 / 那木棍揍了我 / 狠狠揍了我 / 像春天揍了我。”

关于文本——

美国著名批评家伊拉·布鲁克评价:“在过去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合上书页,我闭目思考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和追求,让生活失去了本来的单纯美好。夜晚的飞蛾扑向火,是因为它不知道火会灼伤翅膀;水中的鱼咬鱼饵,也是因为它不知道这是渔夫捕获它们的陷阱。而一些人明知道过度的欲望会让我们慢慢看不清生活本来的意义,却也仍然一味追求物质生活,远离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与真实。

梭罗正是发现了这一点,开始了他的“逃离”,“逃离”城市生活,来到瓦尔登湖旁,与大自然相融。他躬身劳作,独自过着淳朴的生活,享受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每一天。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他是孤独的,但我觉得,梭罗的生活寂静,却并不孤独。他与自然相伴,安静思考,在一条少有人走的道路上,独自欣赏、享受,领略了少有人发现的独特风光。

书虫呢喃: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很多,不只有物质上的馈赠,还给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块绝佳的栖息地。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到大自然中来一趟心灵之旅。

梭罗曾在书中说:“既没有那空中的芳香,也没有回荡的天籁的音乐,而是工厂唤醒了我们——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么这样白天,即使称之为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

《瓦尔登湖》它不仅仅是一本世界名著,更是一把小锤子,有力地敲击着这个固若金汤的“城市”。每个人都被世俗挂上锁链,像在河边上拖着船走,没有发自内心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梭罗却在自然中感受自身的美好,自然中的花、鱼、草、虫是那么的和谐,他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曲有趣的小调。人人向往瓦尔登湖,但是多数人都只是想想而已;人人都在梦见瓦尔登湖,却极少有人付出实际行动。人们依旧困顿于现实生活中,只能通过书籍和网络,表达这样一种朴素的执念。

书虫呢喃:梭罗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我们,不也正在用行动去追求心中的理想吗?只要心中有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瓦尔登湖。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书虫
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书虫来袭
幸福的小书虫
我是一个“小书虫”
200
小“书虫”如何养成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