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青,贾志敏
(内蒙古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推行草畜承包责任制,旨在提高牧民生产积极性;由于养殖规模扩大,草场生态不断退化。2000年以来,为缓解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局面,实行以生态优先的发展定位,畜牧业相对减少,“三牧问题”突显。“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鼓励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工作,加快云计算数据通道建设[1]。
目前,学界对内蒙古牧区发展的研究主要基于“三牧”问题。通过文献梳理主要可分为4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学者周立、董小瑜等从牧区产权归属视角出发提出牧区公地问题,旨在寻求一种“私地共管”基础上的“合作共管”机制,通过“赋权”“赋能”等市场重新嵌入社会和自然的力量,促进牧区的再组织化[2]。学者文俊丽[3]、张雯[4]等从草畜承包制角度探究牧民原有的放牧模式、经济形态、合作精神以及自然观念变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草原沙漠化的程度。学者僧格[5]、樊铁英[6]等从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与有限的草场之矛盾、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草场纠纷及传统文化等方面出发,提出转型时期协调好人口、生态、经济、文化之间关系以稳步推进内蒙古农牧区城镇化转型的发展。学者史俊宏[7]、周立、姜智强[8]等从牧民生计及文化维系角度提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和特色产业体系等以发挥牧民生产生活积极性、促进民族文化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总体来说,有关内蒙古牧区发展问题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现阶段学界立足互联网视角对内蒙古牧区发展的研究仍较为分散,不够深入全面。鉴于此,探究内蒙古牧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内蒙古牧区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有效缓解内蒙古“三牧”问题,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焕发时代活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农村互联网建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环境,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光纤接入(FTTH/O)用户规模已达3.96亿户,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均超过98%。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8年底增长305万,半年增长率为1.4%。
内蒙古作为北部边疆重要的保护屏障,近年来积极推动农牧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并加大力度推进网络信息扶贫。目前98%以上的行政村接入光纤,其中试点行政村网络平均下载速率与城市达到同一水平。与此同时,自2016年起,内蒙古组织12个盟市申报纳入第一、二、三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截至2018年7月底,完成6 637个行政村通光纤的试点任务,其中包括1 980个贫困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此外,内蒙古还将9个盟市的679个行政村及3个边境站点纳入2018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范围,试点完工后,全区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将达到98%以上[9]。
内蒙古自治区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7.7%,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8.4%,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44.6%,智能手机增长67.0%。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 095.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5.9%,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7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
2019年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2 075.5亿元,比上年增长63.6%;全年邮政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快递业务收入33.0亿元,增长10.2%。201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4.4万户,增长0.6%;移动电话用户3 011.7万户,下降1.1%,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2386.5万户,增长7.0%。年末互联网用户3 289.0万户,增长3.5%。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2 606.5万户,增长2.2%;互联网宽带用户682.5万户,增长8.6%。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4.4亿GB,比2018年增长70.9%。
如表1所示,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全区常住人口2 539.6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609.4万人,乡村人口93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4%。男性人口1 308.3万人,女性人口1 231.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0.9万人,出生率为8.23‰;死亡人口14.4万人,死亡率为5.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总体来说,“禁牧政策”使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牧区人口相对减少,牧民老龄化程度加深,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依赖程度较低。
表1201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数及其构成
由表2可得,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64.6万t,比2018年下降1.0%。其中,除牛羊肉产量有所增长外,其余产量及牲畜总头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说,城镇化水平提高增加了传统畜牧与现代化生产调和的难度,牧业发展缺乏特色及管理,品牌竞争力较弱,与“电子商务”结合不够紧密,牧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表2 2019年牲畜存栏数及增长速度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283元,比2018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7%。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6.4%,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3%,分别比上年下降0.5个和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牧区视角出发,牧民收入大多依靠禁牧补贴等各项补贴款,牧民自发收入能力减弱,创新能力及自生产能力有待提升。
从生产方式角度看,内蒙古自治区可划分为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内蒙古自治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近年来虽显著提高,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发展缺乏针对性及“三牧”问题等依然存在,致使牧区信息化发展仍面临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与区域内生态环境紧密相关。①从地理因素来看,内蒙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基本属于高原型地貌区,牧民居住较为分散,加重了信息化建设成本以及信息网覆盖的困难程度。②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内蒙古牧区冬季寒冷,夏季干旱缺水等季节性特征较为显著,传统游牧呈逐水草而居之态,通过不断迁徙以应对草原气候的非平衡性。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家实行“以牧为主,人畜两旺”的牧区发展方针,加强水、草、畜的投入,通过技术改良加强牧区建设,以解决牧民生活温饱问题,牧区逐步转型。定居放牧使牧区土地承载能力较低,反而加剧了草场生态恶化现象,同时,牧区干旱等问题依旧严重,加大了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加强牧区信息化灌溉的困难程度。③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牧区草原开垦过度,进而破坏草场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者之间难以平衡,同时,生产建设成本的增加进一步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程和发展水平。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深度贫困旗县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开展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和延伸的策略,但牧区信息化服务体系仍缺乏针对性。①从网站内容构成来看,内蒙古基层信息化网站建设,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门户、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等不断完善,但信息内容缺乏行业特点或本地特色,缺乏权威性及准确性,信息资源规模小,服务功能弱,缺乏时效信息的深层次挖掘与开发[10]。②从网站资源角度看,缺乏统筹管理与共建共享机制,进而导致基层科技部门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不知本地科技信息服务的重心在哪里,直接导致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11]。③从信息服务深度看,内蒙古信息服务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表面,且农牧区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方案较为一致,未充分结合“三牧”问题制定针对性信息建设方案,牧区整体网络信号问题、牧业供销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平等问题、牧民沟信息沟通成本等问题依旧显著,牧区信息化建设及发展不平衡问题亟须进一步解决。
政府是协调市场、社会、民众关系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农牧业科技多媒体信息服务工作作为农牧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农牧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12]。①从政府资金投入角度出发,面向牧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虽逐步加强,但由于牧区经营面积较广、牧民居住较为分散及政府资金投入缺乏专项等,导致各信息化建设项目过于分散,未形成一体化建设格局,产生资金与成效不成正比的局面,使牧区信息化进程缓慢。②从人员配备角度看,部分政府领导对牧区建设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真正了解基层信息化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存在冗杂性,因人设岗落实不够充分,造成人员资源分布不均衡,办事渠道不够简明;③蒙汉双语工作人才引进不足,信息化建设缺乏高新技术人才。④从基层组织角度看,未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牧区信息人员配备不够专职,造成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够、信息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排除,以及信息化统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信息员流动性强,易造成信息化工作持续型中断[13];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人员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因素,信息服务人员数量少、素质差、技能低,分布不合理,上、中层人员多,基层人员少,乡级农村信息服务站中一人一站的现象相当普遍[14]。
经济发展致使居民流动性增加,导致大批青年群体流入城镇,牧区建设主力呈老龄化之势。①从受教育程度层面看,部分牧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观念陈旧,居住分散,农科站畜牧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很大,致使畜牧业科技含量偏低[15];牧民生产养殖方式仍然较为传统,信息一体化程度较弱。②从语言水平层面看,牧民之间以蒙语为主要沟通交流方式,产品交易市场具有局限性和封闭性,信息化的发展加强地域沟通,扩宽牧民销售渠道的同时,语言问题成为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目前市场上缺乏蒙语线上贸易平台,牧民信息获取渠道仍不充分,致使线上贸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③从信息使用程度层面看,由于牧民老龄化程度较高,缺乏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养殖的意识,信息化畜牧等新型手段加大了牧民的理解和使用难度,导致牧民信息化使用意识淡薄,信息使用率不足。
内蒙古加强牧区信息化建设进程虽面临困境,实现全面均衡发展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运用科技力量,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统筹协作,才能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我国网信事业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近年来,国家出台各项互联网及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等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切实维护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进网络化进程,实现区域内高效便捷发展,如:内蒙古探索“直播+电商”农销新路、建设草原“智慧法院”、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举办互联网大会、开展互联网医疗、提高大数据产业等。
基于牧区发展政策仍不够贴合的现状,需要发挥牧区资源优势、立足于“三牧”问题切实发展信息化建设。①从资金投入层面看,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设立,使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加强牧区基站建设水平,使牧区信号得到保证;加强局域网建设覆盖面,加强牧区与国内外的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提高牧民的民族认同感;健全和完善牧区市场经营体系、疏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把物流的触角延伸到牧区的每一个角落,以减少牧民的交通费、住宿餐饮费等额外支出,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创新牧民购物方式[16]。②从政府职能分配角度看,需要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岗位之间信息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避免形式主义与泛泛主义导致民众利益受阻;加强牧区信息化资源的规划与布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和落实各项工作。③从基层组织层面看,做好政府与民众之间上传下达工作,基层需设立专门信息管理机构,部署专门信息管理人员,建设专门网络学习活动室;针对牧区生产特色,分批次、灵活化开展线上线下信息知识培训,提高牧民的参与程度;针对牧民的学习程度、学习水平及语言问题制定个性化学习需求。④从人才引进层面看,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和力度,政府应与各高校加强合作,发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等专业特性,为内蒙古牧区发展注入活力;引进双语及多语言人才,能够切身落实牧区牧民发展需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语言优势,维护广大牧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区域内全面发展。
内蒙古牧区信息化发展需要结合牧区特色,打造企业品牌,做到“走出去”的同时创新生产机制,提高牧业核心凝聚力。①从信息化平台建设层面看,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打造牧民合作组织信息平台,建立辐射、服务到每个合作组织成员的全旗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增强牧民专业合作组织驾驭市场的本领[17]。②从创新生产机制层面看,牧区发展方式较为传统,形势较为单一,需要结合互联网丰富牧区生产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缓解牧区经营成本过高之势;运用电子渠道打造信息化供应链,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形成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牧区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通信速度快,信息传播成本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但可以提供24h交易机会,而且扩大了交易地域;可以为牧民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帮助牧民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牧业的产、供、销比例更加合理;能够改善牧业价值链,提升品牌和产品附加值[18]。③从品牌创建角度看,推进内蒙古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品牌创立及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牧区的整体收益水平,需要逐步打造现代化流通平台和流通体系,大力培育专业销售人员及团队,做好信息网络建设,拓展连锁营销、配送中心、“互联网+”等多元流通渠道,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的流通效率[19]。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语言沟通等问题使牧民信息使用不够深入、信息技术掌握不充分,加之牧区城镇化转型,牧民面临生计困难,为缓解此现象需重视牧民的生产生活和心理培养。①从信息引导层面看,要解决牧民养殖成本过高问题,完善信息化养殖细则,加强对牧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牧民的信息素养,掌握大数据养殖的技能;提高牧区市场供销透明化,精简供销流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渠道线上购买生产资料以及形成销售意识,提高效率的同时提高牧民的信息使用率、加强区域间沟通协调关系。②从丰富牧民生活的角度看,截至2019年末,内蒙古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年末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7.9万户,传统生活娱乐渠道发展不断全面。互联网的发展在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还丰富了牧民的娱乐生活;电视机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观赏视频的娱乐工具,而是家庭数字娱乐的多媒体终端,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欣赏文化节目的单一局面,调动农牧民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的积极性[20]。③从加强民族认同感角度看,信息化程度的普及能够转变牧民传统单一的沟通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一带一路”等政策优势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自信的同时打造区域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