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
摘 要:为对轨道交通资产形成有效管理,本文将通过对轨道交通资产特点的分析,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运用方式展开深入性研究。会通过对管理指标体系的探讨,明确轨道交通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进而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相应理论方面参考,希望能够为我国轨道交通企业资产管理以及整体行业发展形成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指标体系;资产维护;全生命周期;轨道交通资产
轨道交通资产管理属于系统化工程,管理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且存在着时间跨越较大、涉及专业较为繁杂等方面的问题,管理难度相对较高。为达到预期资产管理效果,轨道交通企业一直在尝试各种有效管理措施,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就是其中的一种。为做好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与应用,保证其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企业首先需要对资产管理特征展开分析,以便按照分析结果展开针对性构建。
1 轨道交通资产特点
通过对轨道交通企业的分析可以发现,此种类型企业属于重资产型单位,固定资产以及工程建设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相对较大,具有专业广以及种类多等方面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①种类较多且专业较广。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涵盖电气、土木以及机械等内容,所涉及专业相对较多,根据行业惯例,能够将资产分成上千类目;②金额较大。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一条轨道线路建设就需要投入两万项左右的资产,金额在200亿元左右,资产管理要求相对较高;③资产周期较长。为保证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安全性以及建设合理性,从项目立项到落实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资产累计消耗也相对较长,一般至少五年;④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相对较多,要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同时,严格遵守管理部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各级政府管理规章制度。
正是因为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困难性,所以各企业均加大了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关注力度,并开始对各种管理方式展开了研究。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作为有效管理手段,自然成为了各企业研究重点内容。
2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建设
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属于全新资产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极为注重资产设计、创造以及维护保养等各项内容,会通过对各种有效管理手段的运用,保证资产管理合理性。由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建设,是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目标为核心的,所以在完成资产特点分析之后,需要结合各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设置指标体系建设目标以及具体建设策略,从而逐步展开详细建设方案编制。
在此将对国际地铁协会关键指数以及其他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标准展开分析,做好相关资产管理标准研究与管理关键指标遴选,以便结合交通轨道资产管理具体情况,展开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保证资产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向定量化、指标化方向进行发展,从而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框架。
按照各项分析结果,本次指标体系共涵盖207个指标,主要由46个定性指标以及161个定量指标所组成。就资产管理业务角度而言,在进行子体系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施工图设计达标率、设备国产化率以及线路投资完成率等内容考虑到其中,完成定量指标设计。
以定量指标设计为例:①在进行工程建设子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涵盖预验收完成率以及施工作业兑现率等内容,要保证定量指标设计完整性以及合理性;②而在进行移交管理子体系设计时,需要设置不动产移交率、财务档案移交率以及工程档案完成率等内容;③维修维护子体系,要设置设备设施完好率、设备故障率以及采购物资消耗率和维修计划完成率等内容;④盘点管理子体系,需要设置盘点处置完成率、年度盘点完成率以及账实相符率等内容;⑤改造管理体系,需要设置改造项目移交完成率以及改造项目审批通过率和改造项目验收完成率等指标;⑥资产转固体系定量指标设置,需要包含工程决算批复完成率等内容;⑦处置管理体系定量指标设置,应包括报废资产价值处理完成率、报废审批通过率以及资产评估完成率等指标项目。
3 管理指标体系应用
3.1 设置专业管理部门
为保证管理指标体系设置以及应用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要求,各项工作可以有序开展,需要设置专门管理部门,负责物资协调以及管理等各项工作。在进行部门建设时,需要明确部门资产管理职责以及范围,做好运营以及建设等资产形成过程规范处理,以便和价值管理部门形成有效联动,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有效推动。
管理部门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管理人员需求量以及工作要求标准,要按照具体要求确定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综合能力,按照标准进行人员招聘以及考核等各项工作,并要设置专业培训计划,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帮助人员掌握管理指标体系建设方案以及落实管理方法,形成一支专业性较强的高水平管理团队,为资产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人力方面支持;其次定期对管理体系执行情况展开总结与分析,明确落实问题以及阻碍,及时针对问题做出调整,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指标体系应用水平能够达到预期要求;最后加强与行业之间其他單位的沟通与交流,设置交流平台,以便通过有效沟通交流彼此之间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资产管理工作。
3.2 指标体系实施
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属于动态化管理模式,所以各阶段实施工作也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展开调整,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模式,要保证体系应用灵活性以及适用性。整体体系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在构建阶段,需要做好资产投资规划以及可行性研究等工作,要通过全面收集数据信息的方式,为后续应用提供精准数据依据。在管理和使用阶段,需要利用专职管理部门优势,联合使用管理、实物管理以及价值管理要求,展开闭环式管理模式,做好资产验收、清算以及其他方面管理工作。各部门在完成相应工作之后,需要及时将相关信息输入到系统之中,进而形成各项信息有效联动,帮助管理人员明确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以及耗损等方面状况,并要通过实施卡片管理以及条形码管理的方式,做好资产动态化跟踪管理工作,保证所有资产使用以及放置情况,都能够被管理人员所掌控,且要做好资产保养以及维护等工作,科学展开保养维护成本管控,避免出现成本投入过大或不合理问题。处置阶段,主要包括资产处置以及报废管理两部分内容,如果通过评估之后确认资产需要报废处理,要按照相关报废流程规定有序展开操作,要做好资产收入问题管控,保证资产保护质量。此外,为保证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性,需要定期对系统展开科学分析,做好成本分析、预算分析以及采购供应等分析工作,明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实际情况,以便对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发展形成有效推动,保证最终资产管理效果。
4 结束语
由于各轨道企业在资产管理需求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本文所介绍管理指标体系未必适合所有企业。各企业在展开管理指标体系建设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实际调查结果展开指标体系构建,避免出现直接搬运的状况,以防对指标体系应用效果形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书芳.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分析[J].财会学习,2020(33):164-165.
[2]李英君.轨道交通行业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7):41-43.
[3]张辉,王晓斌.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工程实物资产交付管理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20,35(2):52-54.
[4]朱国琴.基于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的A地铁公司资产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