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

2021-09-10 07:22孟凯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小学

摘 要: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有效活动之一。教师合理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实践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69-02

引 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统计知识,具备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1]。科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

观察是科学实践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观察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能够形成第一手科学数据[2]。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记录并分析观察数据,写观察日记,完成观察报告。

第一,学会分类观察。观察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科学素养之一。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观察,才能确保学生有序参与科学实践活动,避免出现遗漏或者重复观察[3]。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分类观察。一是引导学生对校园生物按照植物、动物进行分类。笔者引导学生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类。其中,木本植物可以按照开花和不开花分类,也可以按照冬季落叶和不落叶进行分类;草本植物可以按照观花、观叶植物分类,其中观花植物按照开花季节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开花后结果实和不结果进行分类。校园内的动物较少,笔者带领学生观察草坪、花坛和学校科技实践园中的动物,将其分为会飞的动物、会跳的动物和会走的动物,也可以按照空中的、地上的和生活在地下的来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二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可以按照参观顺序,即移步换景进行观察,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如按照“天空—地面—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第二,科学记录观察数据。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教师应提醒学生保证记录的观察数据准确、可靠。只有将科学的观察数据用于科学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例如,观察一棵栀子树的花朵数量,在观察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明确小组任务是观察栀子花的数量。教师应提前为学生指明观察哪几棵栀子花,如第五棵、第十棵等。这样具有任意性,更具有科学价值,不能因为某一棵的花多或花少而进行人为干预,应保证数据准确,按照花朵、初蕾(似开未开)进行分类记录。每一棵栀子由两人一起观察。当数据不一致时,第三名学生继续观察记录。若数据仍然不一样时,教师进行核对,并给出准确的观察数据。连续观察时,两名学生需要分别观察、分别记录,由教师或者小组长核对记录,当数据误差较大时,需要重新观察。

第三,完成观察日记。认真观察是写好观察日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按照日记的格式来写观察日记,要交代清楚具体观察时间、地点和物候。观察日记的重点是比较观察的物候的变化,要求重点明确、观察有序。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采,确保写出的观察日记具备一定的可读性。

第四,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报告。观察报告不是观察日记的总合,而是在观察日记基础上的提炼。观察报告是对某一科学现象的观察总结。比如,观察栀子花生长的报告,可以是某一时段产生的报告,也可以是某一天的观察报告,还可以是记录栀子花的整个成长周期:从种、发芽、生长、开花到结果的报告。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报告要有重点、有特点,有一定的可读性。

二、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动手和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活动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科学实验室的器材,开展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3]。

第一,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年级科学“简单电路”时,笔者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笔者在科学实验室找到相关元器件,先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元器件,告诉学生简单的电路主要有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两种。在此基础上,学生两人一组,制作一个并联电路和一个串联电路。结合教师的引导和教材内容,学生动手制作了简单电路,很快认识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与教师枯燥的说教相比,学生自己动手取得的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提升动手能力,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笔者结合五年级“热起来”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2019年夏天,天气特别热,久旱无雨,在开展了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后,笔者带领学生开展“2019年淮北平原夏秋干旱原因调查”的科学实践活动,与学生一起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干旱状况,到农户家中了解农业收成情况,并记录每天最高气温。学生带着“2019年淮北平原夏秋干旱的原因”这一问题走进县气象站,采访气象站工作人员,了解2019年夏秋季节干旱的原因,如副热带高压比较稳定、台风没有深入内陆、北方冷空气活动不强等原因造成平原地区没有地形雨。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比较专业的词语,先将其记录下来,在回到学校后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再结合学习资料和自己的思路,写出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科学实践活动的重点是活动,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清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了解事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这也是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一,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所教的班级每学期会开展一次科学实践活动,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健康饮食,幸福生活”主题科学实践活动,主要调查学生的早餐情况。学生以“早餐吃什么”“这些早餐是否有营养”两个问题为主线,制作了100份调查问卷,采用随机发放、不记名的方式,调查我校和临近学校的小学生的早餐情况。学生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出调查结果:早餐中出现较多的是鸡蛋、牛奶、油条、稀饭等。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这些早餐的营养状况,从而判断同学的早餐是否合理,并对同学的早餐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意识到应远离垃圾食品。同时,根据调查结果中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情况,学校邀请县医院营养专家开展了“不吃早餐的危害”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第二,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离不开反复实验和探究活动。教师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在五月份开展了蒜苗发芽实验探究活动。在人们的认知里,农历五月天热,蒜苗不会发芽,而五年级科学教学中需要这一实验数据作为教学依据。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围绕“怎样让蒜苗发芽”开展探究实验活动。学生通过反复进行对比实验,为蒜苗浇井水,中午到下午每两小时浇一次冷水,终于让大蒜生出了蒜苗。此外,笔者还带领学生持续开展了蚕豆发芽实验、芹菜发芽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开展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科学、健康地生活,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參考文献]

李江.对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几点认识[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6):14.

左赛荣.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教育与教师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39-40.

潘璐璐.丰富小学科学课堂实践活动的趣味性[J].思维与智慧,2016(20):34.

作者简介:孟凯(1979.9-),男,安徽阜南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科学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小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漫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体会
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