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1-09-10 07:22:44沈冬梅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建议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依靠国有资产履行其社会职能,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行政事业单位不断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現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做好社会服务的基础是国有资产,因此,管理好国有资产有助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1.1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账面数与实际数不符,且对家底不清楚,是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第一,该入账的未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如在公车改革期间,合川区某执法支队调拨划入的1辆公务用车多年未入账,造成了账实不符的现象。第二,凭据不足无法入账。如合川区某局多年前无偿调入1辆公务用车,其来源渠道复杂,调入时缺乏车辆入账价值凭据,经办人员也未主动查找相关凭据,车辆一直未入账。第三,该销账的不销账。如资产管理部门已经报废了某批设备,但没有将相关手续移交给财务部门核销,该批设备仍然反映在账面上。第四,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一些编制人员与实有人数都较少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兼具数职,不能较好地熟悉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的学习不够深入全面,导致资产登记分类不清,账实不符。如某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将购买的书籍计入固定资产图书类,按照固定资产入账标准,日常购买的书籍不属于资产,应直接列支办公费用。第五,未对单位存量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与清查。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每月每年上报了资产统计报表报告,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实物清查盘点,使得资产报表报告流于形式,应付“交差”现象严重。

1.2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工作人员意识薄弱。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以财政拨款为资金来源,其资产的购置多由财政资金购置,具有无偿使用的性质,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和效益意识。第二,国有资产存在闲置。一方面,单位没有严格根据各部门的真实需要去购置资产,要么功能过于强大,造成资源浪费,要么功能太小,无法满足技术不断更新的实际工作需要,最终形成设备的闲置,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功能完好的资产不再使用而只能闲置。如某局当地财政要求配置的授权支付凭据打印设备,机构改革上划后全部通过电子化支付不再需要该打印设备而成为闲置品。第三,国有资产审批把控不严,采购存在随意性。部门之间没有根据资产存量情况合理新购,没有本着节约的原则做到能调剂解决的就调剂解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政府采购时,没有货比三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采购,容易滋生国有资产的浪费。

1.3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国有资产在购置过程的流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设备采购领导小组或者有专门的设备采购领导小组,但小组的成员未能参与到采购全过程中,最后变成某个采购员的事,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形成“一言堂”现象。第二,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的流失。目前较多单位只重视国有资产的购置,不重视国有资产的后续管理和日常维护,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现不规范的状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同志使用单位的笔记本电脑,但他调离本单位后没有及时归还,而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又不过问情况或碍于情面没有追回,从而使资产流失。第三,国有资产在报废处置过程的流失。一方面,有些资产并未达到报废年限而提前进行了处置 ,有些资产虽达到报废年限,但其功能还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而被提前处置。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没有聘请相关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通过市场竞价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第四,信息化建设没有贯穿国有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归属于各业务部门使用管理的资产在部门间流转脱离了资产管理部门的有效监控,没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来对使用痕迹进行精细化管理,资产损坏或遗失难以追责。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2.1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正确认识“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树立行政事业单位全体职工对资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减少资产盲目采购、闲置浪费和处置不规范等问题。

2.2定期盘点,做好基础工作

为了全面清晰地掌握各单位资产总量,确保账实相符,可以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如半年或一年盘点一次。在资产清查核实过程中,各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核对固定资产账面数据与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找出原因所在,积极寻求办法及时处理。并以此为基点,建立以日常财务管理、产权登记、资产统计报告、资产清查等数据为基础的国有资产数据库,为部门预算的编制、资产的配置等提供基础数据。

2.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率

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做好各类设备的最新数据统计,采购小组应严格根据资产的存量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新购,并了解所要购置的设备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避免盲目购置。同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有些资产可以相互调剂使用的则调剂使用,减少重复购置及闲置,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2.4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制度

为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控制,各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细则、规范流程、监督机制等。通过编制资产管理组织框架图、业务流程图、岗位职责说明书等内部管理手段,强化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制衡和监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5提升人员素质,动态管理国有资产

为了更好地管理国有资产,各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资产管理人员能力培养,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定期培训。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化管理,使资产实物变动信息与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实时一致,从而可减少甚至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例如各部门的设备由具体使用人负责,每台设备贴上带有资产编号的标签,当设备转移到其他使用者时,资产管理人员同步更改标签与资产系统记录,对国有资产实现动态的跟踪管理。

3.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会更具挑战性、复杂性、专业性。因此,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任重而道远,需要国家、社会和每一个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提升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建章立制,形成内外部监督体系,构建科学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促使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中发挥最大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火盛.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0年20期.

[2]李琴.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商讯,2020年18期.

[3] 陈衬平.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06期.

作者简介:沈冬梅(1986.11-),女,汉,籍贯:重庆合川,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与税收。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学生天地(2020年32期)2020-06-09 02:57:54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8 21:59:16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02:15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9:31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51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19:22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5:44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56:52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