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 徐百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到绿色与经济利益共存的发展方式。本文主要阐述绿色经济的概念,总结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效益
对人类发展而言,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影响人类发展的两大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控制这两个因素,有必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绿色经济发展方式。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是国家的长远计划。发展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当前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资金支持薄弱,法律制度保障不健全,导致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缓慢。因此,我国应立足于绿色经济的实际发展,客观地理解和阐明我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面临的困难,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的绿色法律保护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1.绿色经济发展概述
绿色发展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的具体目标是群众满意、社会公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保护和利用环境与资源,其目的是通过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尽管在经济效益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环境保护,空气污染和资源开发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念已经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简而言之,绿色经济的发展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绿色经济为发展模式,发展独特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绿色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绿色发展的意识弱
①当地政府的环保意识弱。地方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地方上一些高污染行业没有及时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主要表现是破坏环境以追求当前的经济利益,这将对环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②企业缺乏环保意识。一些企业一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不选择节能材料和低碳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在追求绿色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将被淘汰或需要加大转型。例如,承包商将在施工过程中极大地保护自己的利益,经常使用高污染的原材料,偷工减料和加快完工速度。因此,豆腐项目特别多,带来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③居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日常生活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经常造成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使用白色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和餐具等都会造成严重污染。
2.2产业绿色化程度低
①加工企业的产业链短,原料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以木材加工业为例,严重浪费森林资源是制约当前木材加工业发展的一系列非常突出的问题,除具有一定深加工能力的大型企业的产品外,其余大部分属于家庭作坊式板皮旋切厂,仅只是把原木旋切成板皮外销,胶合板工厂的加工能力也非常有限,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②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国家加强和惠及农业的政策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最低购买价格逐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农民滥用农药和化肥以追求产量,甚至出现了农户自吃粮和出售粮区别施肥施药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连锁反应,例如农田和农作物中化肥和农药残留的增加,土壤质量的下降以及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减少。③服务业产生的“三废”和无形污染物。零售业和餐饮业使用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产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和泡沫便当盒,造成白色污染。随着餐饮业和住宿业的迅速发展,从饭店和旅馆排放的部分污水直接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管网极大地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负荷,并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另外,各种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导致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2.3相关制度难以落实
发展绿色经济是一条长期而系统的发展道路。为了促进绿色经济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即总体规划机制,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制度落后,总体规划机制无法有效实施的问题。关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尽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和指示,但每个地区都没有具体的实施规定和支持措施。另外,每个地区的情况都很复杂,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统一的监测标准有利于规范环境保护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目前的居民普遍生活水平仍然不是很高,经济负担大,因此在环境治理工作中处于弱势群体。面对这种压力,他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缺乏安全感,因此会感到不满意,这使治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持。
3.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解决对策
3.1加强绿色知识宣传
由于低碳意识和绿色发展是当前需要培养的重要意识,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普及绿色知识。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广播,也可以定期召开绿色知识宣传会议,以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不断培养居民的绿色意识和生活习惯。通过采取各种形式渗透绿色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居民的长远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加强针对特定学科的教育,尤其是针对学生,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可塑性并且能够将学的知识认真的贯彻到其中。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学习具体的绿色发展新技术,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与家人分享,从生活中做起。
3.2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
①发展绿色农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农业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抓好粮食、蔬菜、水果、畜牧业等种养基地建设,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二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粮食、棉花、油料和蔬菜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体系,促进农产品增值加工。三是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使用诸如物联网之类的现代信息方法来监督农产品种类、管理、收集、运输和加工的全过程,并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五是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六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使合作社覆盖每个行政村,使合作社更多地参与市场、基地和龙头农业企业的建设。②发展绿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建设,促进节能减排。依靠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延伸到集约加工和高端产品,并从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中寻求增值空间,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③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建设一批生态休闲保健基地,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科学市场定位和明确的发展目标,逐步建立生态旅游体系,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创造品牌效应,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大型精品项目,进一步提高宣传和推广力度,并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3.3敦促制度的落实
鉴于实施相关制度的困难,必须加强政策指导。为了促进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提供指导,而且还必须制定可以实施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加大创新领域的政策倾斜度,并不断进行创新,激发制度创新的主动性和热情。具体而言,可以加强对政府工作的评估,将其环境治理纳入重要的评估项目中,并不断改进其评估方法。也可以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入手,鼓励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政策。同时,各级领导也应树立长远眼光,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利用低碳能源的基础上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居民经济状况和社会现实,最终实现绿色经济的顺利发展。
4.结语
在日常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到绿色发展的意识弱、产业绿色化程度低、相关制度难以落实等困境,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最后加强政策指导,敦促制度的落实,并最终实现绿色经济的顺利发展。
指导教师:徐百成
参考文献:
[1]宋辉,辛欣.基于熵值赋权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当代经济,2020,(5):80-84.
[2]李毅,胡宗义,何冰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效应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0,(9):26-38.
[3]芮云.经济发展中绿色低碳理念的渗透策略[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42):21,23.
[4]高翠云,王倩.绿色经济发展与政府环保行为的互动效应[J].资源科学,2020,42(4):776-789.
[5]刘军英.我国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指数测度研究——兼析绿色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及空间溢出效应[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5):73-77.
作者简介:王傲(1998.8-),男,汉族,河北承德人,学历:本科,专业:经济统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