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路径探索

2021-09-10 07:22陈慧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校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之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经济条件相差较大,在校期间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如穿着打扮,物质消费等.而经济上的差异极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特殊关注和研究的.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把“扶贫”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智。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帮扶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追梦学子考入高校,其中就包含有贫困家庭出身的,相比之下,高校贫困学生的就处在了弱势地位,多种因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开支,致使学习心不在焉,难以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贫困学生心理异常人数比例偏高,大多不能自主寻求帮助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在生活中,贫困生他们的心理压力承受的非常大,内心也比较脆弱和敏感,许多贫困同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不善交际,失去了许多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学校群体中,存在感较低,致使其能力和自身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这对就业,找岗位十分不利,不少贫困大学生都存在自卑等心理,底气不足,不敢将自己展现出来,而且,一些贫困生竞争意识比较薄弱,常常不能把握住机会。

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如果贫困生能积极面对,也不乏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困难中磨练,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使自身更加自强自立,从中汲取到更多的社会经验,所以,对于这一特殊群体,资助是一方面,加强心理疏导也极为重要。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所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已经较为成熟,但缺乏经验和阅历,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帮扶,不能只是简单的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解决这种心理,一方面,要加强交流,让其融入到正常生活中来,消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要让其产生动力,自发的去解决这部分问题,这种自主意识或许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帮助他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

这类心理问题,往往会让人自我屏蔽,不愿过多的和别人交流自身处于弱势的方面,这使得帮扶人员不能更好的了解具体情况,难以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帮扶,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也许能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大数据对这一群体从线上线下等层面进行分析,只要基数足够大,就能分析出问题所在,进而制定高效的解决措施,利用大数据进行监控,也能知道制定的措施是否有效,可以良好的反应出心理的波动。

大学是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定型期,心理健康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贫困生心理问题,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可以采用“奖、贷、助、补、减”这一比较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助学金和社会保险等方式进行帮扶,以学生实际劳动为主要、资助为次要。设立多渠道的帮扶制度,一方面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能落实缓解贫困生经济问题。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相比较而言,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存在着相对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是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不够,学校所做的工作大多体现在奖、贷、补、勤、免等经济资助方面,较少注意到经济贫困对贫困生的成长尤其是心理成长的影响。上学期我校举办了“自立自强教育月”,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贫困生所占的比例说明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目前高校贫困生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怎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一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地讲,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从解决经济困难入手。立足现有的“奖、贷、补、勤、免”等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各类补助的发放工作。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基础还相当薄弱,尤其是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还很不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3.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育人环境。对贫困生而言,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其他问题。因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贫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贫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深切地体会到社会的支持,从而消除经济。

四、结语

1.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我国一般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针对扩招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的现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贫困生在高校中占到将近20%的比例,帮助贫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取心理健康是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2.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帮困育人体系。为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国家不断健全助学体系,推出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生补助、、社会无偿资助等一系列积极措施,但相比于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些仍是杯水车薪,只能缓解一小部分亟待解决经济困难的贫困生的压力,另一方面由此引发的关于贫困生隐私、依赖社会和受资助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贫困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积极的姿态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张武,杨文晴.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2,1(07):70-71.

[2]刘畅.高校助困育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D].中南大学2012.

[3]段玉青.大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7.

[4]刘风萍.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研究[D].长安大学,2016.

[5]范晓婷.大学生资助管理评估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

[6]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01).

作者简介:陈慧玲(1990.03-),女,苗族,湖南邵阳人,本科学历,湖南科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科技学院 425100)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校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