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调整了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知识点也有增删。本文结合高一新生的学情特点,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一年级;生物教学;教学建议
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与旧人教版教材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教学顺序的调整和部分知识的增删。具体是——把糖类的内容移到蛋白质之前;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中“必须”改为“一般”;增加了几丁质的内容,补充了多糖的种类;脂肪的学习增加了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内容;磷脂的组成元素及与脂肪的分子结构区别;糖与脂肪的转化;旁栏设置的内容和问题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关联;脂肪的检测删掉苏丹Ⅳ和匀浆法。
一、调整教学顺序
首先,把教材中的糖类教学内容提前,一方面是因为糖类相比蛋白质,内容少且更容易理解,蛋白质的拓展知识较多,也会涉及计算等,难度较大,调整教学顺序符合“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在糖类的教学上,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整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学生在堂上利用PPT、图片、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成果,总结出糖的分布、分类。通过讲解糖的水解,帮助学生理解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联系与区别。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及大分子物质一般需要消化成小分子才能被肠道吸收时,以往的知识强调,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现在改成一般需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教材微小的改动代表着科学知识的严谨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科学的发展一直在前进和完善的理念。多糖的种类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觉得糖是甜的,纤维素、淀粉虽然听过,但是学生不了解它们是多糖,关于糖原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教材的插图和课外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实例,如低血糖现象、糖尿病人为什么要控制米面的摄入等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多糖的认识,并对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有更深的体会。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这个内容学生较容易理解,但是几丁质的作用比较抽象,需要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具体的实例,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关于脂质的学习
关于脂质的学习,如脂质对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性时,可以联系脂肪肝、肥胖、减脂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话题,发起小组讨论脂肪的利弊。结合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内容,配合展示科学的营养食谱,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脂肪的学习内容增加了脂肪分子的化學式,脂肪是由三分子的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形成的酯。高一的学生,化学知识对于甘油和脂肪酸认识较浅,在展示脂肪的分子式的时候,注意先重点说明甘油的分子式和位置,然后在甘油的羟基(-OH)位置,引出3条脂肪酸长链,来加深对脂肪结构的认识。介绍完结合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动手把脂肪分子的某一条饱和脂肪酸链改造成不饱和脂肪酸链,让学生对C原子的4个化学键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学习蛋白质的氨基酸通式打下基础。另外,教材中提到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生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鉴于初高中的化学知识跨度较大,学生读到这一小段材料时,觉得十分抽象,可以结合教材后面“对细胞膜成分探索”的插图,对比脂肪分子的结构简式,和学生一起找出甘油、脂肪酸链、羟基和磷酸基团及其衍生物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磷酸的结构,并对于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可以适当突出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物质,为后续的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三、实验寓教于乐
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究实践的教学,我们开展了实验。一次活动胜过十次枯燥乏味的说教,寓教于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参与度和乐趣,我们要求学生自备材料。在开展实验的那天,走读生高高兴兴地在家打了豆浆、带了雪梨、苹果等水果,买来白砂糖、生粉(玉米淀粉)、鸡蛋,从医务室要了些葡萄糖粉,科代表提前泡好了花生,实验室准备好榨汁机、药品,学生动手配置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亲手榨果汁,制作蛋清稀释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等,学生既专注又兴奋,热情高涨,也收获满满。实验过程很快也比较顺利,期间,教师一直在观察学生,充当指导的角色,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实验进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例如,使用量筒当试管、没有摇匀等,我们都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也有些学生过度兴奋到处乱窜,在发现有的小组实验效果好的时候聚集围观,这就要求教师随时把控好课堂的节奏,时刻准备面对突发的问题,既让每个学生参与和体验,也强调操作的规范和严谨,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突破重难点。反复说教,题海战术虽然可以应对考试,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毫无意义。高中课本的实验大多数还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出于资金、设备、课时安排等因素的限制,许多一线教师也信奉“讲清楚”“多强调”的原则,导致许多学校的实验课都形同虚设,不多的仪器也布满了灰尘。希望更多的学校尽自己所能,大力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思考、动手、分析、答疑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责任编辑:吕红洋)
广东仲元中学 苏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