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期间重大舆情审视舆论引导工作对策

2021-09-10 07:22胡微蒋婧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舆情

胡微 蒋婧杰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相关舆情接连出现,不断考验着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治理方面的能力。为了更加高效地做好舆情应对工作,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着眼于分析一些重大舆情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做好舆论场域的治理工作。同时,相关经验也可以为今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舆情;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02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苏州市社科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十四五’时期苏州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及战略定位和实施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20LX126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与之相关的舆情“爆点”此起彼伏。分析有关舆情会发现,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在舆论战“疫”中需要精准施策,针对相关舆情的特点做好分析研判,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以相关舆情作为参考,亦可以为此后重大突发事件中舆情应对提供镜鉴。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热点舆情,并对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的应对措施进行复盘,提出做好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治理工作的建议。

二、舆情特点剖析

(一)个别地方或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成重大舆情“发酵剂”

审视“李文亮医生去世”等发生在疫情初期的热点舆情,其产生乃至升级的共同根本原因,都是有关部门在面对疫情时,未能依法统筹各项防控工作,未能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履行职责、处置事件、化解矛盾,未能明晰权力阈值,乃至不作为、乱作为,从而招致外部舆论的攻击。与之类似的还有1月29日因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志红面对中央督查组督查核查时,对当地疫情“一问三不知”而引发的批评,以及1月31日因媒体发布“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消息,从而引发的针对媒体、科研机构严谨性的质疑等,同类事件不一而足。

(二)事件真相频遭涂抹,被网络媒体歪曲“博眼球”

重大舆情发生后,或因以自媒体为主力的网络媒体恶意“博出位”“吸眼球”的需要,或因在传播过程中事实出现扭曲,或因事件真相在舆论热度的峰值上依然朦胧难辨,往往在原始舆情基础上会衍生出多个版本的谣言。在谣言的催化作用下,舆情焦点迅速被异化、网民情绪极易被带上偏移的轨道[1]。加之疫情的蔓延极大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严重摧毁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图景,因而这些谣言可以轻易点燃潜伏在底层的负面情绪。

根据古斯塔夫·勒庞的观点:群体总是很容易受到暗示,其中某个个体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将引发一场传染,群体将陷入“无意识”状态,对臆造的所谓“既成事实”极端相信,进而卷入激情的集体行动中[2]。政府部门在舆情引导和应对工作中,需要对这一规律有充分的认识,从源头和过程着手斩断舆情异化、升级的因果链。

(三)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在第一时间喉舌“掉链子”

如将前述舆情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政府部门或主流媒体的回应将对舆情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湖北省红十字会因迟迟未回答有关质疑而持续遭受攻击,甚至导致公信力丧失;武汉市未纠正此前在李文亮医生相关问题上的错误,间接导致舆情一发不可收拾。

面对疫情防控复杂严峻的形势,政府部门应从系统论的角度审视宣传工作,建立快速反应的舆情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防范化解重大舆论风险[3]。当缺乏权威资讯的引领和安置,在接收信息的節奏高速化、渠道多样化、内容碎片化、成分泥沙俱下的状况中,包括网络意见在内的社会舆论势必将“如同被风暴卷起的树叶,向每个方向飞舞”[2]。

(四)境外势力输入情绪,就热门话题大力“带节奏”

在本次战“疫”的舆论战线上,有一支“推墙”势力在谣言制造和传播上推波助澜。除了在“李文亮医生去世”这一话题下可以找到其踪迹外,在“俄罗斯将驱逐确诊的外国新冠肺炎病人”“湖北哄抢江苏医疗队物资,当地用货车运送医生护士”等热度不一的不实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均有来自境外的黑手,以销蚀政府权威、瓦解人心团结、贩卖恐慌情绪为抓手,不遗余力“带节奏”“做文章”。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美国已将中国宣布为战略竞争对手,积极发起中美经贸摩擦并将其不断升级为全面冲突[4];对于本次疫情,美国的一些表现并不友善,例如官员表示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北美”、指责中国抗疫不够透明等。长期以来,它们凭借舆论干预扩张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地,进而开展“和平演变”或政治渗透[5]。立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相关势力如欲利用与疫情挂钩的舆情搅动中国事务,具有充足的能力和动机。

三、舆论引导工作建议

(一)积极防疫和依法履职相结合,强化正向宣传引导

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在内的人格权益,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要素[6];一旦失去,其他权益都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重要性不证自明。在保障公众生命权、健康权的疫情防控工作面前,一切其他社会活动都须作出必要的让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7]

鉴于此,在疫情期间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要有“一盘棋”思维:防疫救灾是所有工作之“纲”,包括舆情应对在内的其他任务都是其下位之“目”;舆论引导不只是宣传的责任,更是全方位的工作。要做到“纲举目张”,一是要求政府部门在防控疫情上尽职履责,穷尽所有可采取的必要手段阻止疫情不断恶化;二是要求其依法履责,加强对防控措施的合法性审查,越是到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作为,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8]。唯有如此,才能收获舆论的积极评价,从源头减少舆情发生。

在主动出击、依法依规的战“疫”历程中,正面典型人物、事例的次第出现,不断充盈着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开展正向宣传引导的素材仓库。这些宝贵资源应得到妥善利用,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防控疫情工作的艰巨性和一些举措的必要性。同时,对于因工作需要势必将出台的一些覆盖面较大的政策措施,亦当加大宣传解读力度,充分彰显政府对抗疫情的决心。

(二)务实干事和信息公开相结合,辩证接受舆论评价

“撸起袖子加油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接连取得胜利的法宝。在面对疫情时,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各行业的工作人员同样发扬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始终恪守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但在埋头苦干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做好相关信息的及时公开和有效传递,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例如,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央视频”客户端就进行了连续的视频直播,这一举措受到广泛好评。

此外,在治理舆论时,要避免“家长式”倾向,对于正常的讨论、评价和建议,不宜管束过甚抑或消极应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9]公众积极谏言,是责任意识、公益意识的彰显;政府部门虚心聆听,是以人为本、尊重民情的表现。接受舆论监督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10],同时还能化解舆论场域中的矛盾和负面情绪,更可以集思广益改进工作方法,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积攒更多底气。在本次疫情中,国务院办公厅通过“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防控疫情不力等问题的线索,以及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类似的系列举措就是这一原则的务实体现。

(三)宏观叙事和人文关怀相结合,聚焦基层命运福祉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关注民生福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这一传统的当代价值;而人民幸福的最终落脚点是千万家庭的美满和无数人民的安康[11]。主流媒体既要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为底色进行宏观叙事,又要从关注基层、关心个体的角度审视疫情全貌,凸显“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文情怀。

2月10日,题为《一个武汉女生的真实日记》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于微信朋友圈,因记录一个普通家庭在疫情期间遭受的重大变故读者莫不流泪;2月1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蔡毅为纪念因疫情离世的医院小卖部店主所撰写的文章《林君走了》,在微博平台获得大量转发。由此管窥,微观视角的描绘和宏观层面的歌颂一样,其存在的市场极为广阔。为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官方媒体需要充分发挥“主力军”“先锋队”作用,深入挖掘防疫抗疫一线的细节性故事,生动呈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鼓励激励一线工作者,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12]。

(四)阻击谣言和传递真相相结合,重视舆情应急响应

对于因不可避免的情况而产生的舆情和由之衍生而来的谣言,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审慎而高效地回应公众关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9]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的氛围不仅会销蚀政府权威,更会让公众陷入“哀我小心,癙忧以痒”的困境,不利于疫情防控大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往往是利用了事件真实面貌和公众所掌握信息在传递速度、质量上的不对称性。鉴于此,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激浊扬清两手兼顾:激浊,即第一时间阻击谣言的传播扩散,避免“社会流瀑效应”的形成;扬清,即在查明事件真相后及时有效传递给社会公众,消灭谣言滋生的土壤。

政府部门在舆情应急响应过程中,要用好官方和市场两种治理口径。官方口径即直接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上的政务账号,乃至新闻发布会等渠道,通过直接发声道出事件真实面貌,唱响主旋律和正能量;市场口径即动员身为网络服务供给者、谣言传播载体的“两微一端”等平台本身,通过行业自律、自查等措施,限制谣言的传播扩散[13]。基于疫情防控期间调查取证上可能存在困难,所以当谣言产生时,政府部门应在谣言扩散的初始阶段果断公布即将开展调查的信息,以稳民心;调研完毕,要迅速公开事件全貌和处置情况,以正视听。

(五)国内战线和国际战线相结合,做好意识形态斗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面对境外势力在舆论战线上激起的风浪,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把牢意识形态之“舵”,使疫情防控之“舟”越驶越稳。为此,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不仅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牢牢把握斗争方向,做到在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乱云飞渡仍从容”;更要善于运用斗争艺术、熟练掌握斗争方法,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14]。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凝聚“向心力”、画好“同心圆”,同时打赢疫情、舆情两场阻击战。

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打好意识形态保卫战。在国内战线上,一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宣传防控一线感人事迹,展现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二要针对具体舆情做好谣言阻击和真相传递,公开透明回应公众关切[15];三要加大对如何正确使用舆论监督工具的宣传教育,从而自觉远离谣言。在国际战线上,一要精心选择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内容,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感召国际社会同心协力战胜病毒;二要积极采用守正创新、融通中外的方法,全景式呈现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饱满形象;三要针对外部抹黑中国的具体行为,及时给予回应、拨乱反正。唯有双管齐下,才能在特殊时期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结语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做好輿论引导和网络信息治理成为完成这一工作在思想上的“压舱石”。面对汹汹舆情,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在“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同时,也要“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对于其中具有共通性、代表性的特点要及时总结研判,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储备。另外,由于此次疫情的突发性、严峻性、广泛性、持续性,舆情的相继出现也为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相关学者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样本,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模型。

参考文献:

[1] 张鹏,兰月新,李昊青,等.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危机预警及模拟仿真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12):101-108.

[2]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4-23.

[3] 李春成,魏诗强.政策谣言的生发与治理[J].行政论坛,2019(2):66-72.

[4] 赵穗生,黄晓婷,刘明.从“错位的共识”到竞争对手:美国对华政策40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3):19-35.

[5] 叶俊.美国的新闻干预主义:起源、本质及其作用机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11):5-11.

[6] 杨卓黎.民法典背景下新型人格权评析及其保护——基于人格权体系协调的立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3):96-103.

[7]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1-26(1).

[8]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N].人民日报,2020-02-06(1).

[9]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光明日报,2016-04-20(1).

[10] 王仕勇,李进.习近平关于舆论监督的重要论述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9(10):23-28.

[11] 孙冲亚,何祥林.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意蕴、理论品格和实践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8-13.

[12] 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04(1).

[13] 林华.網络谣言治理市场机制的构造[J].行政法学研究,2020(1):66-76.

[14]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1).

[15] 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2-11(1).

作者简介:胡微(1994—),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字、高职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舆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消费舆情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