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2021-09-10 07:22:44林哲新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孝道课程开发家校共育

林哲新

摘  要: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孝道文化与亲子教育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围绕小学生教学,探究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开发策略,并提出了开发孝道校本教材、打造沉浸式主题活动、设立孝道学分体系、引入传统文化资源等措施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孝道;家校共育;课程开发

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将孝道融入到的家校共育课程中,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创新融合,也是我国文化传播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的以孝道纽带,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家校共育当中,需要构建科学的家校共育课程,以实现孝道家校共育的体系化、专业化、高效化。

一、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的意义

1.拉进亲子关系

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可将我国孝道文化以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培养对家长的尊敬和感恩之心。学习古人的孝道文化,并将孝道文化落实到实践生活当中。进而拉进亲子关系,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质量,以家校共育为跳板,为更好的家庭教育提供殷实的思想基础。

2.增强学生素养

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是以文化为底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学生能够在培养孝道的同时,也走进我国历史,纵览我国传统文化,进而以孝道为出发点,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传统文化学习中,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宽其眼界,使其能够纵贯古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是融合了教师、家长且囊括了理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教育策略。丰富多元的教育手段和参与角色,使得课程内容生动有趣,改变了传统知识性教学的枯燥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传统文化孝道在家校共育中的应用策略

1.引据经典

我国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孝道故事和代表人物,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内容生动,同时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孝道应用于家校共育当中,首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了解我国孝道的经典故事。因此,应在教学中广泛引用关于孝道文化的典故。利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从历史文化的层面,树立心目中的榜样,为后续的孝道活动提供思想基础。

2.生活体验

学生的成长经验源于生活,孝道文化如果不能与生活相结合,其也仅仅是一种知识,而不能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思想。对此,要将传统文化孝道应用于家校共育当中,就需要实现孝道文化到孝道思想的升华。可通过生活体验的方式,利用孝道的理论学习,以课后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具体的孝道行为,进而令学生在于家长的真实接触中,消除孝道文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壁垒。从生活实践的层面,感受孝道的价值。

3.亲子互动

亲子互动活动是家校共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和家长紧密结合的环节。将传统文化孝道融入到家校共育当中,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因此,应广泛开展亲子活动,构建主体化的、系列化的、可延续的亲子互动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更加符合幼儿学习习惯的方式,体验孝道文化的魅力。如亲子互动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在游戏中改变家长照顾孩子的习惯,设置孩子照顾家长的环节。进而为学生塑造“我已经长大,不仅我需要父母,父母需要我”的观念。

三、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构建

1.开发孝道校本教材

专业化的教材是家校共育课程的基础,对此,应开发孝道校本教材。在教材的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文化典故为主:孝道典故中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孝道精神,而家校共育课程中的“引据经典”也需要大量典籍故事的支撑。因此,校本教材在内容上,应当以孝道故事为主。低年级教材科通过绘本的方式,高年级则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

(2)融入家庭活动:在教材的设计上,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设立对应的家庭活动要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教材的课后“习题”要求,在课后与父母进行实践。模仿或参考典故中的行为,将书本的中内容转化为生活活动。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从实践中参悟孝道文化。

2.打造沉浸式主题活动

我国传统文化拥有十分丰富的呈现形式,无论在服装、行为、语言等方面都极具特点。结合这一要素,可打造沉浸式的主题活动。结合校本教材的学习进度,阶段性的开展亲子共同参与的校内大型活动。如开展“拜谢会”,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按照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礼节方式,向自己的父母行礼拜谢,并融合“致家长的一封信”、“送给家长的礼物”等方式,在拜谢活动中,与家长进行互动。利用盛大的活动氛围,营造良好的孝道学习体验。

3.设立孝道学分体系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家校共育课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设立孝道学分体系,结合教学课程的进展和活动情况,为学生设定学分。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学期为节点,修购标准学分。另一方面,对学分较高的学生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孝道文化的积极性。学分体系因包含以下内容:

4.引入传统文化资源

专家的参与是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实现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教學中,学校可邀请传统文化研究者、高校教师等人才,定期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讲座。同时,让家校共育课程从家庭和学校的范围中走出来,利用本地的文化博物馆、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如与文化博物馆进行融合,开展校外拓展活动,以游学的方式,要求家长共同参与,并在参观和学习过程中,融入亲子互动游戏,增强教育功能。

总结:基于传统文化孝道的家校共育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讲述孝道故事,更需要将亲子活动、体验活动融入其中,并构建较为严格的评价体系,确保家校共育课程不会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广泛的引入社会资源,是实现孝道家校共育课程升华的有效途径。家校共育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学校为平台,以家庭为羽翼,形成社会化的家校共育才能够真正为幼儿提供更加健康科学的成长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金华. 家校共育基础教育管理模式的操作与执行——德育改革的思路与出路[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S2):279-280.

[2] 李堂书. 在家校共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609(26):29-30.

[3] 杨喜兵. 论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家校共育[J]. 成才之路, 2018, 000(003):35.

[4] 江桥. 小学家校共育创建学习型家庭策略初探[J]. 科学咨询, 2017, 520(02):32-33.

[5] 焦永勇. 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的研究[J]. 学周刊, 2020(7):162-163.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豪山庄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孝道课程开发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8:02:30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47:37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道德与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29:08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03:45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发和课程信息化建设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4:03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9:28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