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坚真
摘要:高中历史历来是被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学科,有的老师课堂上使用多年前的课件,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课后对知识点死记硬背,缺乏必要的理解和知识整合,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缺乏。作为一名扎根一线历史教学工作十几年的年轻老教师,本人一直探索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模式,力求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率,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印象,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前检查;导入;教学目标;讲解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在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历史人文素养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指导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宏观框架,进行历史教学。同时高中历史学科在新的高考模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人在学习历史教学理论、同时向其他有经验的优秀历史教师请教的前提下,结合十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从历史课堂几个环节进行探索,逐步优化课堂的结构,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所教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成绩领先同类学校,在全市名列前茅,实践证明。以下是本人在核心素养视觉下历史课堂模式的一些探索。
一、正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我一直认为,做为历史教师,应该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所以我的课堂一直非常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家国情怀做为我教学的根本目标。在高中历史的三个模块中,我认为都可以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素质上来,尤其是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比如在讲必修三专题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朝、宋明时期、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不同时期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创新,特别是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凸显人性的庄严,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课程的价值,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引人入胜的导入
有趣和具有启发价值的历史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师上课开始就应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的探索欲望。用有趣的故事等形式声情并茂拉开一堂课的序幕,然后进入课堂新课教学的过程。课堂导入是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整堂课的效果。由于历史学科的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比较久远的,我觉得针对当前的时事热点导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可以播放一段跟本课相关的热点小视频,由于当前学生对信息的了解也比较及时,用热点的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有的时候,我也会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做为导入,这种接地气的导入方式也能迅速吊起学生的胃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我在讲《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节课的导入为例:
师:近代中国主张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从器物文明、制度文明再到思想文明三个阶段。
师:最终结果都失败了,那中国实现独立与现代化的路到底在哪里呢?
生:路在脚下。(学生很兴奋的回答,因为他们语文课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一走,找一找我们中国的新道路!(教师展示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关于五四运动的浮雕),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生:五四运动!
在这一节课的导入中,经过“路在哪里?”的巧妙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考,产生急于求知的渴望,从而有效地向学生发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创造出探索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兴趣,也落实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三、积极的师生互动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是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我们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教师再给予点评。尤其是历史学科的主观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当前全国高考模式下,主观题的答案并非完全来自于课本,所以更应该让学生在掌握课本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比如在讲《五四运动》时候。
师: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们一中建校多少年吗?
生:200年!
师:对,200年的历史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大家知道五四运动中也有我们一中学子的身影吗?
生:哇?!(学生马上兴奋起来。)
师:我们学校以前的校长姚华萼和校友肖学梅当时在北大读书,也参加了五四运动。
学生听后情不自禁的鼓掌起来,倍感自豪,通过结合学校历史进行提问,拉近了五四运动跟学生的距离,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学生学史的积极性,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和学校的具体历史,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和学校的情感,也水到渠成地落实了家国情怀。
四、突出的重点难点
历史课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会运用的内容,在考试上一般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在每节课中,把课本的重难点放在突出的位置,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围绕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史料的使用、阅读的指引、分析和讲解、启发和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重点难点。一般而言,对于历史学科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做强调,并且要求学生做记号,甚至可以在课堂上齐声朗读熟记这部分内容,加强理解和运用,课后还得反复强化。至于难点知识,则应该讲解透彻,充分利用各种史料进行论证,适当加上题目的强化训练,而且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疑惑,以求达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五、完整的知识总结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总结绝对不是一节课的结束,而是高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升华。通过扼要的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总结,可以给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而且现在高中历史课本都是按模块设置,每个模块间的关系不是很突出,所以我们在单元小结时更要突出每个模块内部的内在联系。如我们在总结必修一第一單元时候,就应该紧紧扣住相权和皇权,中央和地方这两对矛盾的演变来进行概括,使得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单元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简单易记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完整的知识体系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觉下,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需要认真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的课很好地落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所教的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既提升了自己的历史觉悟和道德素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5648523《在教学中如何巧妙使用过渡语,使课堂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205130102e3qk.html 《浅谈我的讲练结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