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柏 陈秋红
[摘要]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分子,学术期刊编辑要有效践行和增强“四力”:要积极“走出去”,强化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真诚为作者和读者服务,从而增强“脚力”;要练就“火眼金睛”,把好政治关、学术和内容关以及语言文字关,从而增强“眼力”;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守正创新,从而增强“脑力”;要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改进文风,创新传播方式,从而增强“笔力”。
[关键词]期刊编辑;脚力;笔力;眼力;脑力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分子,学术期刊编辑要有效践行和增强“四力”。
一、学术期刊编辑增强“四力”的现实意义
一是学术期刊编辑锻炼过硬本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在新时代,数网技术对印刷技术的取代、人工智能的应用、传播媒介和传播路径的变化、国际竞争的加剧等,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2],对编辑队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要应对这一挑战,学术期刊编辑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当前媒介发展变化和竞争加剧的形势,有效践行和增强“四力”,积极作为,练就过硬本领,建功新时代。
二是学术期刊编辑在新时代推动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前沿科技知识传播的载体。在世界科技的发展与竞争更加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以及“互联网+”
的大背景下,只有有效践行和不断增强“四力”,学术期刊编辑才能与时俱进地做好学术期刊的“守门人”、期刊内容和导向的把关者,才能在新时代紧跟学术前沿,紧密联系学术共同体,进而传播更多优秀前沿科研成果,更好地推动科学研究。
三是担当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学术话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承中华文明的光荣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风向标、学术话语的集散地、学术传播的平台,要发挥引导作用、主体作用和传播作用,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3],传承中华文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作为优秀学术期刊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播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推介者——学术期刊编辑,要不断掌握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有效践行和增强“四力”。
二、学术期刊编辑增强“四力”的实践路径
(一)增强“脚力”,加强学术交流
增强“脚力”,就是要提高学术交往能力、约稿组稿能力和服务能力。具体如下。
第一,深入调研,做好选题策划。优秀学术期刊要始终保持在其学科中的权威性,发挥其在学术研究上的引导作用,其编辑人员应树立引领意识和问题意识,必须积极“走出去”,通过做好选题策划来引导学者开展储备性研究和回应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基层,准确把握国情和民情,在躬身“接地气”中做出走在研究前面的选题策划;另一方面,深入学界,多参加相关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主动联系学术带头人,深入了解学科趋势、发展动向、前沿动态和学术热点,加大选题策划力度。
第二,主动出击,加强组稿约稿。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竞争力,树立学术期刊品牌,不能被动地“等米下锅”,而应主动出击,围绕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且符合期刊特色的选题,通过全媒体融合方式及时向相关领域的名家、专家进行组稿约稿,以获得优质稿源。一方面,在依靠刊登启事、电话、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约稿的同时,结合期刊重点选题进行征文,通过邀请领域内的名家、专家召开专题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组稿约稿;另一方面,通过电子邮件、期刊投稿系统自带的短信群发、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征稿启事,或关注大型学术会议的自媒体平台,快速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内容和专家,将新媒体融入传统约稿方式中,实现快速、高效的组稿约稿。
第三,勤于沟通,提升服务质量。优秀作者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读者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联系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学术期刊编辑应树立积极、主动、真诚、服务于作者和读者的意识,勤于沟通。一方面,要及时就文稿进行沟通,必要时为作者提供帮助,完善联系作者的制度,并通过缩短审稿周期、借助各种媒体全方位大力宣传优秀作者及其成果、满足作者的合理需求等方式,发掘、培养、支持优秀作者,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学术期刊自己的优秀作者群;另一方面,走出書斋,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市场和读者需求,加强彼此沟通,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偏好,积极采取措施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和期刊市场的发展,回应读者关切。
(二)增强“眼力”,练就“火眼金睛”
增强“眼力”,就是要提高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和辨别力,具体来说有三点。
第一,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把好政治导向和政策法规关。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关注时政,认真学习研究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和思想理论水平[4],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增强政治鉴别力、观察力和发现力,严守政治底线,把好政治导向关和政策法规关。具体来说,要正确判断文稿是否隐含有错误的思想导向和道德导向的内容,是否存在涉密、泄密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出版的内容,是否存在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按规定审查国家领土和主权、民族尊严、党的方针和政策等问题的表述,纠正涉及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语言方面不确切、不适宜的提法[1],把关各类政治性错误。
第二,提升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把好学术和内容关。作为科研成果的“助产士”和学术记录的“维护者”,学术期刊编辑要提升自身对文稿学术价值的判断能力和评价研究成果整体质量的学术“眼力”,把好学术和内容关,帮助学者的研究结出硕果。具体来说,要谨慎审核和把关多种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把关文稿在独创性、系统性、科学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文献引用情况,把关论文各项内容的范式和要求并引导作者进行规范化调整,把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结果的误释并提供可替代的解释,等等。
第三,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把好语言文字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编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期刊编校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术期刊编辑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夯实语言和文字功底,练就洞察秋毫的敏锐眼力,严格把关文稿语言是否具有学术规范性,用字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规范,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是否遵守国家相关用法规定,并对文稿进行润色加工,确保用词用语规范、准确和文字正确无误,做好文稿的语言文字把关工作。
(三)增强“脑力”,优化知识结构
增强“脑力”,就是要提高学习力、思考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加强学习。这是增强“脑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提升“脑力”。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辑业务、信息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多种学科知识等的学习,主动更新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和判断框架,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形成扎实的编辑业务能力、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掌握广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新媒体技术,提升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既对某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研究又有较宽知识面的“十”字型人才。
第二,勤于思考。这是增强“脑力”的核心。学术期刊编辑是选题策划者、稿件审理者和作品再创造者的统一。面对新时代的新变化,要履行好这些角色的职责,学术期刊编辑要多读书,勤思考,要形成自己的编辑理念,要在大局下判断和把握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问题意识,提升独立思考和从政治上思考问题的能力,科学分析并深入研究问题,练就缜密思维、辩证思维,多推动出版富有创造力的精品力作,以思维活力和思想创造力赋予学术期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三,守正创新。这是增强“脑力”的落脚点。在选题策划、审稿约稿、编辑加工等各个环节,学术期刊编辑要真正做到学思践悟,在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生发并发展创造性思维。创新是学术期刊发展之魂。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日益复杂,编辑要适应时代特点,以创造性思维创新约稿、投稿、审稿、稿件处理的流程和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和编校日常管理,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精益求精。
(四)增强“笔力”,创新传播方式
增强“笔力”,就是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稿件润色能力和学术传播能力。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勤于动笔,精益求精。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静下心来,字斟句酌,尚匠心、事匠技、做匠人,改善表述的学术性、规范性和文字的精确程度,咬文嚼字,提升稿件质量;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会改文章,还要会写文章,不能仅做匠人、做空头的评论家,还应在做好组稿、选稿、编稿、校稿的同时,探索编学研一体化实践,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对某个专业领域或编辑、出版方向展开深入研究,将自己的理论积累、质疑、反思形成研究成果,探索做学者型编辑和学问家。
第二,求真务实,改进文风。当前,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文风问题:重文章的形式化(新八股),而轻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重形式上的精致化,而轻理论和实际价值;重计量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而不注重思想性和创新性;过度强调经验实证,轻视乃至忽视逻辑实证,等等。改进文风,关系到学风建设和理论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推进。学术期刊作为展示研究成果的窗口、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和培养优秀学者的摇篮,在改进文风方面负有重要职责,应发挥风向标和引领者作用。编辑是期刊履行这一重要职责的关键主体,应养成实事求是的严谨工作态度,锤炼求真务实的编辑作风,认真、慎重处理文稿,坚持精实新,反对假大空,引导作者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文风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以期刊富有思想性、创新性、吸引力的好作品揭示真理、反映现实和时代精神,引领学术风气和学术生态。
第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全媒体时代,编辑的“笔力”不仅体现在笔杆子上,还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并创新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编辑要学会运用网络语言,了解音频、视频制作,能根据不同的发布渠道、不同传播介质的特点,对期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语言润色和表现形式调整,适应性地加入图表、音频、视频、数据等,以微信推文、电子期刊、扫二维码读文等多种创新方式实现学术论文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全方位满足受众需要。同时,邀请作者、审稿专家、读者撰写或录制与所刊用论文相对应的“发表故事”“研究经验”“调研心得”“审稿分享”“读者感悟”,配合学术论文進行多样化传播,使抽象的学术概念、深奥的学术思想变得形象易懂,改善学术传播的广度和力道。
三、总结性思考
增强“四力”是内涵丰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将来自“脚力”的切身体验、来自“眼力”的细致观察、来自“脑力”的深入思考和来自“笔力”的饱满表达融为一体,学术期刊编辑才有可能担当好作为学术成果评价者、学术成果规范者、学术研究导航者的角色,学术期刊才可能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引领和评价学术、推动学术创新的作用,为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全面增强学术期刊编辑队伍的“四力”,解决的是日新月异形势下编辑“本领恐慌”难题,广大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四力”的内涵与实践要求,扎扎实实增强“四力”,全面提高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改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张世平.增强“四力” 做坚守传播主阵地的新闻工作者[N].白银日报,2019-09-21.
[2]朱剑.如影随形:四十年来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1-35,192.
[3]《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 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综述[J].江苏社会科学,2018(06):8-18.
[4]刘佳.青年编辑如何践行“四力”[J].新闻论坛,2019(0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