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关键词】主题报道;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大型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宣传策划的特色产品,在当下传播生态与传播语境中,越来越多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更加接“地气”,冒“热气”。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来说,在大型主题报道中,要自觉承担起使命任务,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一、扶贫报道中提高“脚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多写扶贫报道、写好扶贫报道是重任在肩,职责所系。[1]
做好扶贫宣传,记者应深入一线采访,脚沾泥土,在报道实践中提高“脚力”。贫困群众大多居住在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但只有迈得进群众的门槛,才能走进群众的心坎。
2016年1月,中安在线在首页推出专题:精准扶贫 安徽打响“脱贫攻坚战”,本网记者深入金寨、岳西、石台、颖东等地,推出了一系列扶贫报道。从产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采写了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和成效。
在基层,好的新闻线索其实很多,可以挖出好故事。2016年1月,本网记者深入金寨一线,在与全军村多个贫困农户的交流中,得知光伏发电因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特别适宜扶持“失能”、“弱能”贫困户。记者通过两天的采访,摸清了选择光伏扶贫的原因,以及政府如何投资兴建,贫困户如何受益等具体细节,采写的报道《光伏扶贫“金寨模式”成就阳光下的“扶贫经”》,宣传了金寨光伏扶贫的成功经验。
对于新闻人而言,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面对基层百姓的境遇,提高“脚力”的前提是以平等的视角,努力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2017年11月,本网记者在报道《看安徽太湖县怎么啃下精准扶贫硬骨头?》中,深入安庆太湖县红星村、吴岭村,探访贫困户,和他们交流脱贫经验。精准扶贫不仅要经济上脱贫,还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和科学文化普及等。“扶贫先要扶志”,记者要把“脚力”用在关键的地方,要把镜头对准那些真抓实干、不懈进取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正能量。
二、典型人物报道中提高“眼力”
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如何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如何写出精品,发挥典型人物报道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积极作用?需要记者有一双能够发现美 、挖掘美的“眼睛”。
每一个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在岗位上艰苦奋斗的平凡人物背后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记者要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练就一双慧眼。淮南市民冯根银身上折射出来的是新时代无私奉献的光辉。作为一个游泳爱好者,他主动承担起淮南南塘水库义务救援任务,49年间共挽救了30多条生命。
2016年,在安徽岳西的抗洪救灾中,五河镇茅山村村委会主任王先海不顾危险冲锋在前,他开着自己的二手小轿车帮助山里的群众脱离险情,但他却在救人的路上遭遇强烈的泥石流。困难面前,他并未退缩,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好的新闻作品往往是“小切口、大主题”。深入采访之后,记者需要提升“眼力”,通过聚焦的点突破,在其基础上挖掘出新闻深刻的内涵,不仅是眼睛要活,眼观六路,更重要的是心中有光,带着感情、带着情怀。[2]
2016年本网记者采写了《陈道玉:三十余载忘我工作 一腔热忱敬业奉献》的人物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陈道玉因工作劳累过度而离世后的几天,长丰县国税局一楼的服务大厅内,很多电话都在找他。在这里,遇到困难就找陈道玉,似乎成了一种习惯。通过这些“看到”的场景入手,记者发现陈道玉的忘我工作、微笑服务、清廉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有“眼力”的记者会对准典型的场景、典型的细节和冲突,来实现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细节呈现的过程中让受众真正感受到典型人物人性的光辉,使传播效果得到强化。2016年,本网刊登了《踏浪东海的战舰“掌舵人”——记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皖籍舰长胡伟》一文。皖籍舰长胡伟在执行某次大型巡逻任务时,遭遇巨大风浪,关键时刻他坚定地告诉全员“这艘艇我了解,抵挡这样的风力绝对是没有问题的。”正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让受众感受到一位临危不乱、坚定果敢的军人形象。
三、时代主题报道中開拓“脑力”
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是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开展的,被赋予了庄严的时代使命。从事这类主题报道,对报道者政治思想、专业、技术等方面能力有全方位的要求。要求媒体人开拓“脑力”,站在时代的“好望角”上,把握时代巨变,记录时代精彩。[3]
主题报道要有思想的在场,从中见到时代精神。2016 —2017年,中安在线与多家省市媒体,开展“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宣传全省各地全面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行动”,奋力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的思路举措和进展成效。
《安徽合肥市优化创新生态 进军“创新之都”》《用好红色、绿色两大资源努力构建六安发展崛起高地》等报道让深刻思想与扎实报道精彩互动,使主题的骨感和新闻的丰满相得益彰。
有效的主题宣传不是单向的传播,要以百姓的视角来报道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彰显重大主题。开动“脑力”,对普通人、平凡事进行本色化呈现,让叙事方式返璞归真。2017年,本网记者参与《纪念淠史杭开工60周年》主题报道,记者没有把采访对准水库本身,而是聚焦大山深处的水库守护人,他们10年间日夜守护着大坝,确保大坝没出现任何事故。采写的《大山深处的水库守护人》,从普通人的角度报道了重大建设工程的意义。
重大主题报道,如何“灵动”起来?经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本网记者感到,必须破除报道模式化、程式化,拓展时空思维,避免单线条的呈现,拉伸事实的经纬度,主题报道就能立得起来、高得上去。
《在安徽申请 在上海办企业——宣城或在9月与松江互发全国首张异地企业注册登记证》这篇报道,跳出了一般性罗列描述、数据式堆砌的窠臼,而以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为经,以科创驱动、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共识为纬,展示科创走廊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
除此之外,此次“大江奔流”主题采访采取了行进式采访的形式,时效性强、动态感足。在长达一个月的行程中,记者们围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主题,边行进、边采访、边发报道,有的媒体开展视频直播,各家媒体还在当天的报道里预报次日行程,设置悬念,最大程度地把读者和网友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借助新媒体力量,做成开放式话题,吸引民众主动参与,让受众成为提升主题报道效果的推动力。
四、融媒体报道中妙用“笔力”
新媒体时代,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融合发展,践行脚力,开动脑力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表达方式。“笔力”不仅仅是妙笔生花,还要学会做主持、拍視频,甚至当导演,不断尝试探索为新时代的网络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内容,练就“十八般武艺”。[4]
近几年省两会期间,安徽新媒体集团灰喜鹊工作室总会推出《H5|省人大代表都带了哪些建议》《H5|省政协代表的发言》……以动画、360度全景、视频、图集融为一体的呈现方式,并用4D建模技术制作动画和渲染,全方位、立体化报道两会。
2019年4月,动漫短视频《一滴水的旅行》入选“2019全国党媒看两会”优秀融媒作品奖。原创动漫作品《一滴水的旅行》,以小水滴的所见、所遇、所闻、所想,道出了新安江源头人民为保护生态所做的努力和奉献,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节奏和现代化传播手段,及时准确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多写短小精悍、一针见血、尖锐泼辣的文章。[5]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平台上,可以说,简短就是吸引力和传播力,我们要破除求大求全、面面俱到的思维定势,力求做到短而高、短而深、短而精。
2017年11月,中安在线首页《笑一笑 拍个照 俺们不再是贫困户!——金寨县迎河村的22张灿烂笑脸》一文火遍全网,报道没有大段地描述每个贫困户背后的故事,而是转向拍摄22个贫困户拿着脱贫证的笑脸照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时光匆匆,安徽扶贫攻坚的这些年,不只有匆匆的脚步,还有扎实的成效。”文章中的两句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描述了脱贫工作的成效。
中安在线客户端《手绘COOL 春游江淮请到了他们来》把安徽各地的美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加入古代诗人、文学家的漫画形象,把他们的诗词变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了安徽大地的美景,流行元素也让年轻人乐意接受和转发。
注释:
[1]吴志润.怎样才能做出入脑入心的扶贫报道—新时期做好精准扶贫宣传的四个原则[J].中国记者,2016(11):38.
[2]洪玉华.践行“四力”写有温度的新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16(004).
[3]张涛甫.记录新时代,主题报道当有新作为[J].新闻战线,2018(05):66-68.
[4]窦浩.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的融合发展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294-295.
[5]赵龙.新时代呼唤新文风.人民论坛网,2018-02-26.
(作者单位:安徽新媒体集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