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推行,生态课堂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通过生态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其主动参与,同时还能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收获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同教学环节积极运用生态课堂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就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探讨了在生态课堂理念中如何优化预习活动,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预习;对策
前言:
所谓生态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积极利用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力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教学与学生成长真正统一的教学效果。生态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同时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使学生在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过程中构建有序、有情、有趣的学习课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预习是十分关键、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充分的预习活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的知识和概念,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态课堂的理念运用于学生的预习活动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开展学习和探索,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同时通过长期的坚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这样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预习内容的组织与拓展、对预习习惯的引导与监督、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式开展数学预习活动,不断优化自身学习状态,在数学的学习中收获知识与乐趣。
一、合理组织预习内容
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其感兴趣的东西会主动开展探索、模仿,因此,要想使小学学生主动参与预习活动,并从中有所收获,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合理组织预习内容,将趣味性的内容融入到预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预习的兴趣。例如,在对“混合运算”这一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类的预习任务,避免因枯燥的阅读教材引起学生的乏味心理,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跟随家长外出购物时,担任“价格计算师”的角色,通过对购买商品价格的计算,提前得出需要付款的金额,然后与家长一同商讨是否可以减少部分不必要的开支,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感受数学方法对生活的巨大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当学生完成了预习任务后,教师可以给予其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说一说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家庭节约了多少钱的开支,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以达到更好的预习效果。
二、充分拓展预习空间
要想使预习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不断拓展预习空间,即为学生创造更多预习的机会,而不是仅仅依靠预习任务的执行开展预习活动,这样既能够提高预习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思考。例如,在对“对称”这一课的知识开展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间时间观察学校中的建筑物,如教学楼、花坛、操场等等,思考这些建筑物的都有什么主要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浏览,尝试动手制作一些感兴趣的剪纸、折纸等手工,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预习空间,使学生在日常活动和动手实践中感受“对称”的概念,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对预习活动的抗拒,同时还可以体验动手游戏的乐趣,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扩充预习资料,引导学生从丰富的阅读中学习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前往图书馆借阅美术类的书籍,通过对书中图画的欣赏理解对称的概念,并感受对称的美,这样能够在强化预习效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真正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长期的坚持,同时也需要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纠正错误的习惯,才能真正从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受益。因此,在小学数学的预习指导中,教师还需重视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将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转化为自身的习惯,提升预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有的学生想象能力较弱,而在预习的过程中缺乏动手的习惯,这样就会直接导致其预习效率低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无法收获良好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通过对抽象知识的解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画图、测量、建立模型等动手操作方法的作用,进而逐步习惯运用数形结合、构建模型等重要数学方法开展学习,养成良好的學习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不断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并将其运用于预习活动中,以良好的习惯引领预习的展开。
结语:
综上所述,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良好习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早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通过生态课堂理念的实践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升学生在预习中的体验感,不断推动数学基础教学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巧香.新时期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10):156.
[2]田维敏.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焕发小学数学课堂活力[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908-909.
[3]靳轩.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前预习[J].魅力中国,2021(12):274-275.
[4]王忠良.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