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育中得以贯彻落实。在小学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发生了革新和改变。美术教育不仅能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探索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有效推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可实施发展路径。
科学设计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科学的课堂内容,有效拓展美术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艺术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绘画技巧没有过多的要求,教学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在设计小学美术课堂时,应顺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其勇于表达个人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瓜果的想象》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结合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瓜果进行想象,促进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計科学合理的课堂内容,以便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黄瓜、西红柿、茄子、苹果、梨子等瓜果蔬菜,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问学生:“同学们,这个苹果像什么呢?”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学生积极地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根据瓜果的种类和形状摆放瓜果蔬菜,组合成不一样的事物,如苹果、西红柿和黄瓜可以组合成一辆小汽车等。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想象瓜果蔬菜想对我们“说”的话,让学生对这些瓜果蔬菜有全面的认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美术课程实践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美术拥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内容,将美术知识内化于心,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性。新颖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如教学游戏、趣味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差异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了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并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原色三间色》这节课时,教师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游戏课堂,利用学生对游戏的热爱,加强对知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中,三原色、三间色的知识比较难懂,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三原色。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红、绿、蓝透明圆形的小纸板,让学生思考:“两两结合会变成什么颜色?”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将两个不同颜色的纸板重合,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两个纸板重合后,会显现与两者完全不一样的颜色。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对这种现象的疑惑,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该节课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目标。
实施多元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效果。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课堂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断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师的教育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规范评价内容,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小学生对美术感兴趣,美术知识相对比较丰富,在学习小学美术课程时会更得心应手;但也有部分学生较少接触美术知识的学习,学习时会相对吃力。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公平、客观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例如,在教学《水墨画树》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水墨树木的绘画练习,增强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提升水墨画的欣赏水平。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水墨画树的方法、技巧时,通过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掌握水墨画树的技巧,而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掌握要领。此时,教师应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鼓励,如:“你画得很好,就是没有用对技巧。”面对面指导既能让教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小学美术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发展。教师应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