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县级融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优势,为短视频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也为短视频传播提供了更大空间。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利用好这些优势,立足当地,整合资源,发挥特色,生产出富有当地特色的短视频,同时,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技术,培养人才,制作精品,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品牌。
关键词:融媒体;短视频;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51-03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短视频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拿起手机看短视频如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无论是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还是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的短视频,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的眼球。
不同于微电影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它的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普通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拍摄制作出短视频,所以很多人既是各个短视频平台的粉丝,也是短视频的创作者,纷纷加入了短视频创作队伍,有的还收获了不少粉丝。作为官方媒体的县级融媒体,该如何在短视频传播中占据一席之地,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作为浙江省媒体融合示范,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以本土为出发点,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短视频内容,并坚持打造精品,生产出了一个个富有特色的短视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如其创作的短视频《回家》,以在外兰溪人对家乡的深情为主题,短短的一句“兰溪,我回来了”在一夜之间传遍兰溪人的朋友圈,点击量达到45万,占常住人口的80%。兰溪市融媒体中心短视频生产的经验和实践,或许能给县级融媒体短视频制作和传播提供一些启示。
一、县级融媒体短视频生产和传播的优势
作为最基层的媒体,县级融媒体经过媒体融合建设,在短视频传播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为例,新组建的市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原市委报道组、《兰江导报》和市广播电视台的职责,把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多个媒介平台融为一体,将建成集指挥调度、采编融合、全媒发布、多元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厨房”,通过机制創新、流程再造和平台整合,最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和传播渠道的互通共享,打造全新的宣传矩阵,实现新闻宣传、党务政务、便民服务全面融合,提高县域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力讲好兰溪故事、传播好兰溪声音、展示好兰溪形象[1]。它具有以下优势。
(一)资源优势
县级融媒体立足于当地,地方的文化、风土人情是县级融媒体制作短视频的独特资源。兰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兰溪市融媒体中心致力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这些文化资源成为短视频创作的内容源泉。此外,作为当地权威媒体,融媒体中心也可以整合当地的政府部门、学校、机关单位等资源,为短视频传播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例如,该中心从当地学校挖掘资源,将学校的校园特色作为短视频创作内容,制作的《特色跳绳》《昆曲融入课间操》《红领巾护鸟队共建鸟儿救援》等一批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
(二)平台优势
县级融媒体通过媒体融合,可以打通内宣、外宣、网宣的渠道,让短视频传播有更多的平台。如融媒体自身的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APP、融媒号等,为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外宣可以对接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平台,这些平台近年来也非常重视短视频业务的开展,短视频向这些平台积极上送,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县级融媒体也可以运营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根据这些平台的特点来创作与之适合的短视频产品,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人才优势
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构成一定的挑战。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这一挑战却不复存在。媒体融合让内容采写、编辑、摄影摄像、视频剪辑的人才都向县级融媒体中心聚集。如原先的报纸记者拥有强大的文字功底,原先的电视记者会拍摄会剪辑,县级融媒体天然拥有短视频创作队伍,只要将人员稍加组合提升,就能组成一支支短视频创作的小分队,创作出高质量的短视频。
二、兰溪融媒体中心“短视频+”创作实践
为了搭上短视频的快车,作为县级融媒体,在媒体融合之初,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也将创作短视频生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充分整合资源,打造精品。兰溪市融媒体中心设立了短视频工作室,申请了自己的融媒号,还在学习强国开设了“古韵兰溪”“寻味兰溪”等短视频栏目,不断开辟短视频发布通道。在短视频内容的选择上,做好做足“短视频+”文章,不断拓展“+”号后面的内容。立足于兰溪,挖掘本地资源,在短视频中融入“兰溪元素”,将兰溪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通过短视频一一呈现,收获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短视频+地方美食:让短视频成为吸粉利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个地方的美食总能最先引起人们的注意。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也以地方美食为突破口,让短视频成为媒体平台吸粉的利器,用一个个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视频来扩大兰溪的知名度。早在2017年,《兰江导报》就推出了《寻味》版面,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每周推出一个整版的美食节目,介绍当地的特色美食,版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文字和图片缺乏现场感,总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成立融媒体中心以后,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制作了可视化的“寻味兰溪”,以短视频形式呈现兰溪美食,让美食更具视觉享受。
如融媒体中心的“快乐908”微信公众号平台会定期推出“908吃讲师”栏目(吃讲师是兰溪方言,即吃货的意思),通过精美的短视频、配合文字图片来介绍地方美食,介绍美食的制作和加工工艺,受到粉丝欢迎。学习强国平台的“兰溪融媒体号”则推出了“寻味乡愁”栏目,不定期上传美食视频,兰溪牛肉面、兰溪柚皮糖、兰溪年糕、兰溪小吃麻球、冻米糖、水晶糕、状元糕、神仙炖、鸡子馃、肉圆等一大批地方特色美食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其中,兰溪牛肉面的短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播放量达到了200万次以上,兰溪美食通过短视频声名远扬。
在制作美食视频中,兰溪融媒体中心坚持精品原则,选取最有地方特色、最受当地人欢迎的美食,并充分挖掘与美食相关的地域文化。在视频的拍摄中,注重细节的打磨和镜头的转换,无论是美食还是美食制作者,举手投足间都是一道视觉盛宴。
(二)短视频+传统文化:兰溪元素显特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在短视频的创作上凸显文化优势,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兰溪素有“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美誉,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山水城市。它是钱塘诗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两宋期间被称为“天下江南”。这里也诞生了李渔、贯休、郎静山、曹聚仁等一批文化名人,休闲美学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熠熠生辉。
为了挖掘兰溪历史文化,展现兰溪古镇古村,向国内外介绍兰溪优美的乡村环境,兰溪融媒体中心在兰精灵APP平台上开设了“古韵兰溪”栏目。该栏目通过短视频展示兰溪的古城、古镇、古村以及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内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对外,让更多的人知道兰溪、认识兰溪。如汉高祖后裔聚居地黄店镇刘家村、三国名将姜维后裔聚居地水亭乡西姜古村、章懋故里女埠街道渡渎村等,这些富含兰溪元素的短视频被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兰溪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让世界了解兰溪。
(三)短视频+新闻:让新闻更好看
做新闻是媒体的本行,如何用短视频的视角来做新闻,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对此作了尝试。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在普通的新闻活动中总会派视频制作的记者参加,让普通的新闻或普通新闻中的一部分通过短视频来传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2021年2月开展的“回归兰溪 拥抱幸福——兰溪学习归巢行”活动中,作为活动的一个环节,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作了讲话。活动结束后,记者将话进行重新剪辑、编辑,制作了一条短视频: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锋寄语兰溪学子三句话,向学子们发出回归故里、建设家乡的诚挚邀请和深情呼唤。没想到,这条短视频作为新闻外的新闻,引起了市民的热议和关注。
在2021年4月开展的兰溪市青年理论宣讲大赛中,在评委计分的间隙,主办方安排了一场情景朗诵剧《一封家书》,书信的主人公是白色恐怖时期的浙西党组织领导人严汝清,“寄信人”是他的女友,同样是共产党员的童润蕉。兰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在报道大赛之余,将这场情景朗诵剧制作成了短视频,沒想到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收获了很多点击量,并因此产生了一条新的新闻:《一封迟到93年的家书回信兰溪用“新”演绎党史》。这场情景剧不是第一次演出,却因为短视频火了起来,并在建党百年之际成为兰溪党史教育的一个亮点。
(四)短视频+名主持:打造个性品牌
为了便于短视频创作,兰溪市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工作室制度,鼓励各个部门的人员跨界融合。该中心利于主持人做好文章,孵化主流媒体“网红”。如该中心新闻主播章霞,在兰溪当地小有名气,2020年,她开设了个人视频号,认证就是兰溪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打造个人IP。该视频号将兰溪重大活动、特色景点、人文风情制作成小视频发布,仅一年就发布了20多个作品,总浏览量过百万,其中兰江水上游首航时制作的“诗路·兰溪”短视频,单条浏览量突破50万,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兰溪市融媒体中心以视频工作室为运营主体,以“微视兰溪”微信公众号为传播平台,大力推进短视频业务,爆款不断。短视频有效解决了文字消息缺现场感、长视频没耐心看的问题,同时,上级媒体都在大力推进短视频业务,县级融媒体中心扩大对外宣传,这也是借力大平台传播的有效途径。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好的短视频,央视频、学习强国等都纷纷采用,特别是“古韵兰溪”“寻味兰溪”等内容,九成以上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五)短视频+服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服务部门、服务群众也是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以短视频的形式来服务本地网友,架起部门和群众的桥梁,做好“短视频+服务”是兰溪融媒体中心在新媒体领域的新尝试。
2021年,兰溪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兰溪融媒体中心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短视频,如:我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那么作为市民,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这样的街采短视频让文明创建工作走近网友,提高了网友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文明用餐短视频、乡镇街道社区对文明创建的承诺等这些短视频在获得较高阅读量的同时,也为创建文明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防诈骗宣传氛围,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兰溪融媒体联合兰溪平安办等,推出了《平安兰溪防骗诀》快板书,运用音乐快板的形式,用通俗的话语诠释反诈防骗。
2020年疫情期间,学生不能按时返校上课,兰溪市融媒体还在兰精灵APP上推出了“空中课堂”栏目,联合当地教育局和学校,推出了线上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外,还整合学校资源,陆续推出了各类特色课程,服务学生。
兰溪融媒体“短视频+”的短视频创作立足于本地,既服务了当地群众,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可谓一举两得。
三、县级融媒体做好短视频的三个要素
(一)整合资源,内容再造
作为官方媒体,融媒体有丰富的短视频内容资源,县级融媒体在开展短视频生产时,要学会整合资源、利用资源,除了自己原创的短视频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新媒体矩阵的方式,将当地的乡镇、部门、学校等列入矩阵中,安排专人收集矩阵中优质的短视频创意或内容,再以新闻从业人员的视角、专业的摄制和剪辑,对收集的内容进行整合提升,形成优质的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
此外,短视频是一种展现形式,最终能不能吸引受众,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内容。所以,县级融媒体在制作短视频中,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制作精品,用优质的内容吸引受众、留住受众[2]。当然,制作短视频与制作普通的新闻不同,短视频有它自己的表现形式,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内容再造。如短视频新闻的标题一般会比普通新闻更长,基本概括新闻内容,且更具吸引力,在标题的制作上就要迎合短视频的阅读口味;短视频在选取新闻内容上不是完整的采写式报道,只需要展现新闻中的某个精彩片段或刺激点即可,这小小的一个点或许就能成为爆款。所以,短视频的切入点宜选小不选大,要特别注重细节的提炼。另外,短视频重在简短,体量篇幅不能太大,篇幅要尽量缩减;短视频的精彩之处就是内容有趣、有料,短视频内容不宜有过多的说教等等。在短视频的内容和主题上需要与当下比较流行的发展趋势相融合,抓住刚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一些热点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技术创新
县级融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习惯于新闻拍摄,在短视频的拍摄手法上会过于传统。要打破这一瓶颈,就要进行技术创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短视频在镜头表现上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等等。县级融媒体视频创作者在合适的场景中,如果能运用无人机航拍这一技术,可以促使整个拍摄角度更加灵活、多变,并且在视频角度上也会呈现出大视野的画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视频画面的整体效果,使整个画面更加恢宏,带给人极为震撼的效果。在制作上运用更丰富的拍摄手法,如可以通过高速摄影以及慢镜头等手法,在较短时间的短视频画面中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这也在无形中延长了拍摄的时间。智能手机具有的慢动作功能、延时摄影功能等,都成为众多短视频制作者可以运用的手段,给受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短视频中,还可以加入转发、点赞以及评论等功能,打破传统的单一传播模式,进一步拓展短视频在内容上的互动,强化短视频的社交功能。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短视频开发和创新的核心点,也是在融媒体背景下构建短视频内容创新团队最基本的要求。短视频创作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所谓的一专多能,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内容策划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来撰写文案,同时也需要视频拍摄、制作的技能,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而刚刚从传媒媒体转型而来的县级融媒体,一专多能的人才还相对缺乏,特别是在新媒体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业务不熟悉,需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四、结语
县级融媒体可以整合现有的人员,实施业务岗位轮换制,通过这种形式,加强短视频业务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例会制进行交流学习,增强员工短视频制作的技能。根据需要,组建几支不同的短视频创作团队,让有兴趣的员工加入,專职负责短视频创作,让员工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短视频制作能力。对短视频团队进行量化考核,将原创、点击量、阅读率等挂钩,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人员创作短视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葛晶.探究广播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短视频融合传播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21(05):58-60.
[2] 柴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问题与前景分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0(15):87-88.
作者简介:陈燕娟(1985—),女,浙江兰溪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