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川
因为电视剧《觉醒年代》,“新青年”最近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雜志》上发表《敬告青年》,以满怀激情讴歌青年之未来、又用深沉的笔触剖析先进之品质,阐明“供(青年)抉择”之“六义”。时过百年,又一批“新青年”走上社会,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与百年前相比,有何不同?为此,我们本期杂志的特别策划将目光投向了90后、95后甚至是00后这些“新青年”。
2021年4月,“躺平”一词一夜之间席卷网络。在一些人批判当下很多青年的颓废状态时,一些专家则在探究“躺平”这个颇具争议的标签贴在“新青年”身上的深层次原因。在无需为温饱问题而担心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伴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下的“新青年”已经不再满足于生存性的需求,转而上升到生活性的需求。“躺平”的背后,其实隐含着“新青年”对有价值和有尊严的生活的渴求。
在全国9.89亿网民中,规模达1.76亿的20至29岁的新青年群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代力量。身为不折不扣的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下的“新青年”有着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而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们伴随着互联网而出生,同时又依托互联网发声、社交、消费甚至创业,移动互联网已经深深地植入这一代“新青年”的基因中。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认识一个群体的最好注脚。数据显示,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新青年”已成为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重要新生力量。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线上购买生鲜的消费者中,35岁以下的占比达到了55.7%。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的“基民”正趋向年轻化。截至2019年,18至34岁的群体已经达到了线上“基民”的60%。2021年7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布的《2021新青年生长力报告》显示,过去的12个月中,仅拼多多平台上90后、95后、00后的“新青年”商家数量占比超49%,一举超过80后成为第一大电商经营主体。同时,“新青年”商家店铺交易总额增速超过167%。报道显示,即便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新青年”依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个性生活”“品质生活”。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目光去关注的群体。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在无数青年人向往的“国际都会”苏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个拒绝“躺平”的“新鲜活泼之青年”,正在各自的生活和工作领域走向新的“自觉”,并以鲜明的个性以及骄人的成绩,重新定义着“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