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21-09-10 07:44温威雷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道德与法治初中

温威雷

摘要: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更要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在设计并开展教学时,就要借助课堂活动的开展启发学生,突出主体,发挥能动性,并适当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所以,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方向以及学生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主动思考、自主思考的学习主体。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

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让初中各个科目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其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逐渐提高其重要性,因而需要针对性地做好措施,加强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目前相关教学过程在这方面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培养方式也相对较差,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学校教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第一阶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石。

一、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育原则

1.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原动力之一,要做好这一點,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巧妙地进行理论设计和语言应用,让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产生了对科目内容的学习兴趣,就会自发主动地对有关内容进行思考。于是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课堂设疑,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开展思考,进行创新。

2.质疑原则

在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内容产生一定兴趣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与此同时,对于学生产生的质疑,不管问题是否错误荒唐,都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鼓励,确保学生能够保持质疑精神,进而才能够确保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3.需求的刺激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十分多样性的需求,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希望自身能够具有足够的创新力,但是实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主动性。这样的过程会导致学生的动机不足,进而使学习过程有效性较差。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形成课堂话题,进而学生可以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措施

1.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观念进行一系列更新。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本相结合。当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之后,会真正地运用知识,由此会出现一些创新方面的表现。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会创新思维,对自己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欲望。

2.构建师生互动环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构建师生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充分地提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新能力。当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之后,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在课堂中学习,使得教师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节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促使教学相长。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学校教学开始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教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思考之前需要合理正确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主动性。

4.创设课堂情境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故事情境,这种方式通俗易懂,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养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将学生引入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将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基点,对于学生的见解不要一味地否认,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于课堂学习要敢于表达,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

5.设计问题导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采取提问的形式带领学生开动大脑,与师生互动环节不同的是,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出学生一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问题,在集体探究的过程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受到他人的影响会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创新意识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后,在学生讨论回答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修补漏洞,总结课程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严谨、生活化的、人性化的综合新学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利于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思考、体验、探索的机会,允许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看法和建议,如此方可真正让学生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征娆.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195-196.

[2]郑翔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亚太教育,2019(08):26.

[3]王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155.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古龙岗中学 342404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