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005
在现代社会,初中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语文作为我们每天都在运用的母语,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应该采取贴合学生生活方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能一味地去填鸭式的教学,也不能只让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知识,讲究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去做到的。而对于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更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策略研究去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以及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便于与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一、语文阅读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不够活跃
目前的教学状态比较死板,在课堂的活动中很难达到让学生们都投入到课堂中的这样一个状态。初中的语文教学算是给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性阶段。但是教师对教学的方式又是并不能够让学生全盘接受。无论是“背诵全文”还是上课时单一地“分析课文”或者知识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都不会让学生感觉得到真正语文阅读的魅力,反而是如此单一的课堂模式更会激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并不会起到促进作用。
(二)过于注重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产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锻炼学生们作答在考试的试卷上出现的内容。从古诗词默写到阅读理解,都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去让学生们去记忆,而少了让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考试的时候,只要记得住答题模板,就可以八九不离十地拿到这道题的分数,但是学生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去学到真正的语文学科上的知识,也没有深刻地理解到语文阅读的内涵,更达不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水平的目的。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没有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发散,更没有真正培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活跃课堂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也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都集中在课堂上。在整个课堂学习中,要做到以学生作为主导、作为主体去引导整堂课的教学方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们对本节课进行思考,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这堂课的教学,在课前放映影片或者是一些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去分组讨论,再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文章或者作者的了解与思考,进一步去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自然,适时的鼓励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答案永远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学生本人对于文章的理解,这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所注意到的。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阅读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短片的形式来介绍作者生平或者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背景,让学生们有一个对整篇文章的大概考量,再引发学生们思考关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以及留意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让作者流连忘返的事物,以便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完全投身到课堂中来。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在课外摄取到的知识比课本上的知识要有用很多。无论是从杂志媒体,抑或是一些课外读物和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在这些媒介上所了解到的内容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便是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做到的也是锻炼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适时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任务。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孙权劝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孙权在当时三国鼎立的背景下所处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让学生们多了解一些当时的史实。这不仅对文章的理解有帮助,了解历史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以及可以让学生们多读一些《资治通鉴》中其他的内容,这些基本历史知识以及文学常识对于整体语文素養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
卷面的成绩不应该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能力并不局限于在题目的作答上,答题技巧所掌握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卷面分数的不同,而真正的语文素养提升并不应该只看卷面的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考核方式加以成绩的辅助来作为判断学生综合成绩的标准。比如说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时,无论是仅仅靠默写的成绩,还是在卷面上按要求填空的成绩,都不足以作为学生对《出师表》这节课的认知的标准。教师可以通过背景、人物等多方面的入手去考察学生们对这堂课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汇报或者拓展演讲的形式来共同学习这门课。总之,成绩并不是判断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多方考虑才是关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内容,更在于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摄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仅仅是具有教学的职能,他更是要做好一个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并及时做好相应的解答。教师也应该通过对教学环境的切身体会去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以便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湖南省道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