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足球课主观锻炼体验和专项技能的调查报告

2021-09-10 07:22李亮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

摘要:对我校部分足球课程推广和实施了一学期的运动教育模式,结合教学理论和此次教学实践,以探讨运动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和专项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影响及策略。

关键词:足球专项技能;身体素质;主观锻炼体验;运动教育模式

序言运动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SEM)是一门课程和一种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A)的达里尔.西登托普(Daryl Siedentop)教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创立的一种学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在2004年进入我国体育教育界,并迅速成为研究和评价的对象。运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通过采用这个模式使学生体验不同的活动经历,让学生从一个全方位的比赛者角度受到教育,最终成为有运动能力,运动素养和高度参与运动热情的运动爱好者。

现有的相关研究对学生学习体验方面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学习兴趣、动机、情感体验、运动参与度、社交方面,而对于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参与意向和技能习得自信的关注不够深入。本研究拟从实证角度深入比较和分析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技能传授模式(Skills Imparting Model,SIM)的教学效果差异,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反思,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提供策略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一二年级8个自然班243名大学生,排除伤病人员,剩余225人,其中一年级110人,二年级125人;实验组(SEM组)和对照组(SIM组)各四个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身体素质(数据来源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组织过程

本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法,一学期15周,每周2课时,共计30学时;实验组采用运动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按照运动教育模式要求和特点安排,将所有课程作为赛季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教学阶段、季前赛阶段、常规赛阶段和冠军赛阶段。采用传统技能传授课程模式,以技能教學为主线的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每堂课由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开始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和热身活动,基本部分包括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游戏和身体素质练习,结束部分包括身体放松和课堂小结。

1.2.2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通过主观学习体验、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的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主观锻炼体验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The subjective exercise experience scale,SEES)问卷调查法。

1.2.3数据处理与分析

专项技能数据来源于一线教师提供的期末成绩;体质健康数据来源于我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主观锻炼体验数据来源于微信app问卷调查后台提供;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结果与分析

2.1主观锻炼体验的对比分析

积极幸福感分量表包含4个题,4题得分相加(分值区间为4-28),分数越高,积极的幸福感体验越强烈。结果显示在积极幸福感方面,SEM组和SIM组在总体对比中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对比中SEM组明显高于SIM组,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二年级对比中SEM组高于SIM组,呈现显著性差异。SIM组内的年级对比显示,二年级明显高于一年级,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

心理烦恼分量表也包含4个题,4题得分相加(分值区间为4-28),分数越高,烦恼程度越严重。结果显示在心理烦恼方面,SEM组和SIM组在总体和年级的对比中,都呈现显著性差异。

疲劳分量表也包含4个题,4题得分相加(分值区间为4-28),分数越高,疲劳程度越严重。结果显示在疲劳方面,SEM组和SIM组在总体对比中,SEM组的疲劳程度低于SIM组,呈现显著性差异;年级对比中,二年级的SEM组的疲劳程度低于SIM组,呈现显著性差异。

2.2足球专项技能掌握的对比分析

一年级和二年级都是30米运球绕桩作为足球专项技能考核项目,因二年级的考核标准难度高于一年级,为了能进行年级之间的对比研究,故舍去百分制换算成绩,而采用计秒时的原始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在30米运球绕桩方面,SEM组和SIM在总体对比中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但在二年级对比中SEM组成绩明显高于SIM组,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对比不具备差异性;SEM和SIM组内的年级对比都显示,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并呈显著性差异。

2.3体质健康的对比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结果显示在体质健康方面,SEM组与SIM组在总体上呈现显著性差异;SEM组和SIM组内的年级对比都显示,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并呈显著性差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运动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主观锻炼体验方面更具有优势

实证研究说明采用运动教育模式的足球课整体上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主观锻炼体验。在积极幸福感方面,相比传统的技能传授模式,运动教育模式能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尤其提升课后参与足球运动的频率,同时还会影响和同化周边同学的参与行为。在心理烦恼方面,运动教育模式与技能传授模式在教学前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教学后期出现显著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运动教育模式大量采用比赛教学或游戏,强调技能的实用性。在疲劳方面,运动教育模式的效果要优于技能传授模式,前者能通过成员间的默契配合与团队协作分工减少多余的运动消耗,团队的每一次小进步和小胜利也淡化了肢体疲劳,愉悦和振奋了精神。

3.1.2两种模式在提高足球专项技能水平方面具备各自优势

运球绕桩技能作为考核技能指标,同时也是一项实用比赛技术,常常运用在进攻中的运球突破和防守中的摆脱。在专项技能水平方面,运动教育模式对比技能传授模式效果显著,这说明在比赛教学和游戏中,专项技能可以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强化。二年级群体的整体专项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对实施运动教育模式更为有利,一年级群体入学之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没有踢过球,这导致实施运动教育模式中,教师的组织难、教学比赛对抗不激烈等问题。面对无足球运动经历的群体时,技能传授模式可以方便教师更好的实施教学组织过程。

3.1.3运动教育模式对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更明显

体质健康由三个维度和6项指标所构成,身体机能维度中的心血管耐力测试(1000米跑)所处的权重最大(0.4)。在体质健康水平方面,运动教育模式对比技能传授模式效果显著,这说明学生在足球课堂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相对于技能传授模式,贯穿课程的“得与失”让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性体现在练习效率提高、比赛对抗提升,这些意味着跑动距离增大,冲刺次数增加,这些进而改善了学生的心血管耐力。其中,专项技术优秀的学生作为课堂的骨干常常满场跑动,进行全场的进攻或防守,更多的跑动距离让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尤其明显。

3.2建议

3.2.1运动教育模式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全面参与运动,全面体验运动,从整体来认识运动,最终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富有能力、具有运动素养、具有高度参与热情的运动者。

3.2.2运动教育模式对于我国传统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应当适合中国国情,不能盲目效仿。

作者简介:李亮,性别:男,出生:1977-9,籍贯:河北,职称:副教授。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
简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医学院校足球运动员冬季身体素质训练分析
关于提升高中体育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及策略研究
中学生体育素质培育与训练策略
体育教学应注重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锻炼
新发现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发布
对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