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波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分级诊疗体系的基层单位,总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只能满足基本的日常业务需求,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有必要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其智慧服务水平和能力,增强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开始快速增长,现有医疗卫生体系布局开始出现不完善、不平衡的情况,无法有效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分级诊疗能够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方式,合理配置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制度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居民尤其是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先就近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次诊疗,首诊的全科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转诊。对于需要转诊的急重症患者可以通过完善的双向转诊网络,实现向上(大型医院)转诊。对于病情已趋稳定处于康复期或观察期的大医院就诊患者,则可以实现向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
分级诊疗是在有效保护患者健康服务需求和权利、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建立的符合国情、布局科学、层级分明、服务完善、联动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助于居民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有助于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支出,有助于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助于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
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面向辖区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以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和公共卫生需求为目的,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个,覆盖范围广泛,能够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优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重要作用逐渐显现。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在吸取疫情中由于数据统计效率低、应急指挥效果差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教训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在内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公共卫生数据尤其是大规模突发传染病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统计分析。经过10余年的建设,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已经较为成熟,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普遍进行了基本的信息化建设,但主要是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信息化软件建设,总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只能满足基本的日常业务需求,在患者服务方面考虑不足,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环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必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智慧服务建设,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增加服务模式,满足居民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二、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通信、网络、传感器、微电子等多领域技术而产生的新型应用技术,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
(一)传感器技术
用于感知识别包括人体体征信号在内的周边环境信号并進行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输出信号。
在医疗机构,可主要用于生命体征感知、环境感知。
(二)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在医疗机构中可主要用于药品识别、设备及资产识别、被服等其他物品识别。
(三)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用于执行特定功能,嵌入式设备一般具有计算功能,体积微小、可靠性较高、灵活方便。在医疗机构中可主要用于医疗机器人、医疗设备控制。
(四)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设计可佩戴在人体上的设备的技术。在医疗机构中可主要用于生命体征采集、定位、治疗。
(五)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信号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5G通信技术和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等。在医疗机构中可主要用于各类设备系统的数据交换。
(六)位置服务技术
位置服务技术能够确定人体或物体当前的地理位置,向物联网中的智能物体提供与其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在医疗机构中可主要用于人员定位、设备定位、导航。
三、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卫生智慧服务应用
物联网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应用,如患者服务、医护服务、管理服务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连接各类智能设备,构建一个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这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类医护人员相对缺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为重要,可有效提升医疗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患者信任度有较大的帮助。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从患者进门开始到患者诊后上门随访的完整的就诊服务闭环,形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流程自动化的智慧服务体系,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个就诊流程的便捷性和完整性,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服务,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
以下,我们列举了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物联网应用服务。
(一)智慧患者服务
1.导航服务
能够为患者展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位置,并推荐最佳交通方式和最优路径。同时还能够通过室内安装的定位基站和蓝牙定位信标,展现高精度室内三维地图,向患者提供科室导航服务。同时还能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引入多维度参数实现根据医疗服务时间提供分时路径规划的功能,为患者提供高效服务。
2.无接触体温监测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能够对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患者自动进行无接触的红外热成像测温,当检测到体温超过37.5度的发热人员时,系统会立即报警。同时可通过人脸识别确定患者身份,自动将体温数据记录到患者健康档案并根据挂号科室传送到相应的医务站桌面端。
3.智能导诊机器人
智能导诊机器人能够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导医人员较少、重复性问题较多的情况。在患者不明确就诊流程和科室的情况下,机器人可以及时引导患者就医和分诊,同时可以向患者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情况、门诊就诊流程、健康教育知识等。
4.自助终端服务
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医保卡等自动识别患者身份,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一条龙”自助服务系统,患者可通过自行操作的方式实现预约挂号、自助挂号、自助取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打印等功能,有效缩减患者就诊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二)智慧医护服务
1.床旁智能交互
主要用于住院病房患者,床旁智能交互终端通过摇臂的方式安装在患者床头,可替代传统纸质床头卡。系统能够根据患者、护士等不同身份的验证来展现不同角色的相关信息,将HIS、LIS、RIS、PACS以及护理的相关数据,通过床旁智能交互终端集中展现,带来极佳的人机交互方式。
2.院内手机应用
患者、家属或护工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众号,就可实现相关功能服务的应用。患者或家属可进行扫一扫(床头卡身份认证)、呼叫护士(同床头卡呼叫功能)、账户充值、患者咨询等功能的使用。护工可实现身份验证、接送服务登记、工作量统计等功能。
3.电子护理白板
电子护理白板通过对接现有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体系,从HIS等相关系统和移动护理后台提取所需数据,并集中显示。护士通过身份验证后,可查看患者诊疗信息内容(医嘱、检验、检查、费用等信息)。
4.输液监测器
输液监测器实现对患者输液全过程自动化实时监测,保证输液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和安全监测,减轻了医护人员人工巡视压力,让护士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轻病人家属的陪护压力。
5.生命体征监测
能够为住院患者或家庭病床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可在非接触的场景下实现高精确度的同步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率、体动频率、BCG信号、在离床状态等),进而基于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预警推送(包括:在离床预警推送、心率异常预警推送、呼吸率异常预警推送等)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包括:睡眠質量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分析、24小时心率/呼吸率/体动频率分布统计等)。
6.智慧随访服务
能够通过居家患者的生命体征采集数据,自动判断随访方式。对于生命体征稳定或变化不大的患者,可进行远程视频随访。对于体征数据变化较大的患者,系统自动提醒医护人员上门随访,并根据危急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急救或转诊服务。
(三)智慧管理服务
1.智能综合运维管理
系统支持接入各类设备,对各设备进行监控管理,确保设备始终处于高效、可靠的运行状态。同时系统支持自动提醒或报警,如当火灾发生时,监控中心自动报警对现场火情进行实时监测,判断灾情,启动紧急预案,根据火势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门禁控制,保证人群及时疏散。
2.冷链管理系统
通过温度监测器,能够实时监测存放疫苗、药品、试剂的冰箱、冷库、车辆等设备的温、湿度变化,对异常变化能够及时通过声光、微信、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报警,有效保证了疫苗、药品、试剂、标本、血液等的储存环境变化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
四、结束语
通过物联网的引入,能够创建一个智慧化、高效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向患者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但由于物联网建设涉及的费用较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真正把分级诊疗体系的基层端做实、做好,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解读物联网[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16:174-175.
[2]金华兵,钱强.浅论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2:90-91.
[3]吴双江,巢琥,赵文婧.浅析物联网关键技术原理及应用[J].福建电脑,2016,32(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