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丹
摘要: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得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数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固化老陈,缺乏科学性,让本就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更加地吃力。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素养;教学方式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包括“有形”与“无形”两大方面。所谓“有形”的素养如: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与解题方法等;而“无形”的素养如: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数学策略等。
实际上,越是能将数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就越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这个重任无疑就落在了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但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要如何更好地完成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呢?教学方式是关键!俗话说“教无定法”,没有哪一位老师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去和学生交流。笔者自己平时也总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跳出课本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呢?为了用不同方式去吸引学生,笔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上做了以下尝试。
一、趣味性教学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教材的调整越来越吸引学生,越来越具有趣味性。因此,本人在平时上课时常用多种有趣的方式来活跃课堂,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1.运用希沃白板,创设学习情景
在现在的日常教学中,新的物件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笔者所任教的农村学校中更是如此,只要多媒体平台一打开,学生就“来劲”了。信息技术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希沃白板更是能高效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尝试,比如老师播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动画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希沃PPT上还能将知识点用问题抢答比赛的方式呈现,学生是非常有兴趣来做题的,甚至是比了一次又一次,在回答问题上是无比积极的。所谓“寓教于乐”也就不过如此了吧。
2.趣味问题引导,吸引学生注意
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学习知识,教师可以用一些热点话题来吸引学生;若是加上风趣幽默的语言、故弄玄虚的问题,即可马上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饶有兴趣地听讲。例如之前讲解到百分比知识时,恰逢学生学习状态比较低迷,于是笔者上课前抛出一个当下很热门的话题:读书有用吗?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老师又想用什么大道理说明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想叫我们努力学习呗……但我却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用数学的方式来讲明这个问题,让数字来告诉大家“读书有没有用”吧!这一讲,学生的注意力就马上被我吸引过来了,都期待着老师今天如何用数字来回答这个难搞的问题。
如果老师设置的问题越尖锐,学生就越能快速被老师吸引注意力,最终还能学习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3.分组游戏竞赛,激发学习斗志
竞赛,大概真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能在赢得比赛后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游戏,又是孩子们的天性,若是能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玩一玩”,那学生将获得更大的满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孩子“好玩好斗”的天性。笔者常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再将课堂知识设计成部分问题,接着让学生小组来回答问题;为了增加趣味性、对抗性,还进一步将问题设置成必答题、抢答题等,最终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来进行赏罚:回答问题得分高的奖加德育分,得分低的小组成员要为其他同学表演节目……这课堂气氛别提多活跃。笔者设计游戏,最终目的是通过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及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竞赛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更懂得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很好地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也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只要遵循教学规则,利用趣味性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利用实际生活作为教学背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感的教学方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样一句话,所以生活化教学这种模式也是很符合当下的教育改革要求。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对创新应用型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于是教师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是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列举生活相关的实在例子,也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拿来展示给学生,如讲解厘米、米、克、千克等概念时,就能拿出身边的许多物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认识,这种实践认知的过程比口头空洞讲解有效多了。
笔者曾开设过一堂生活实践课,目的是想通过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学会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资源。我让学生考虑几个问题:同学们家的金钱是如何赚得的?你觉得容易赚吗?你在购物时是如何计算,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有用物品的?家里的水电要花钱吗?能浪费吗?……学生不必像平时上课那样拘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及家庭情况,对平时生活中那些被忽略掉的“数字”进行总结归纳。这个过程,学生着实当了一次家,也着实更懂得了数字背后的生活意义,也懂得了从数字中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將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能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从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建立学生的数学意识及逻辑思维,最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作为一种新事物,现在在各类学科教学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能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所以笔者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这种创新方式的价值还有待于不断地深入挖掘。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理清学习内容,它将有利于学生整理思路,构建知识框架。
目前,笔者比较常将思维导图运用在章节的复习当中,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来复述知识内容,导图中的关键词、图画、连线等表现形式都能提供很好的线索,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自动化输出”。我还常引导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虽然学生大多数画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但也都能做到主题清晰、主干明确,关键点的选择及交叉连线都挺有风格。另外,学生经过绘制思维导图,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划分,亲身性的体验会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思维导图,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对数学知识能更加系统地学习,使自身的学习成果更加丰富多样,最终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当下,在小学数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已经逐渐成为常态,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教学帮助下,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身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也都会得到提升。
四、数学史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总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过笔者发现,课堂上穿插点课外的材料,对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讲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然,故事可不是乱讲的,而是要挖掘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史,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家、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及质量,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素质品质,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刻苦地学习。
例如,在开展圆的周长与面积知识教学过程中,会提到“圆周率”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向学生讲解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割圆”的方法发现圆周率的故事,并且要向学生讲明祖冲之的方法比西方要早几百年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自豪感;同时并讲明祖冲之割圆割到两万四千五百多边形,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与刻苦精神。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令人感到自豪骄傲的、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故事,如:我国历史上如何出现“七巧板”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九九歌”(乘法口诀)、小数的概念最早是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只要老师们多挖掘,总能在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提及数学历史故事,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钻研精神,从而让数学教学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既让学生更快速集中注意力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是笔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粗浅做法。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下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当前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让课堂“活”起来,以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但还是那句“教无定法”,每位老师总能找到适合课堂、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反正目的只有一个: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