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钊瑜
摘要:在教育体系当中,美育始终是关键的构成元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将美育和课堂予以有效深度融合,教师需要深度考量教材选择、活动规划、评价机制等内容。基于此,本文对美育融入到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具体方式展开了探究,旨在为信息技术课堂综合教学品质的提高奠基。
关键词:美育;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
前言
在核心素养体系当中,美育也是极其关键的内容,这并非指的是把所有的课程都当成艺术课,而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审美视为主导的知识技能,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意识。每个学科均具备特殊美感,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教师不单单需要传授给学生技术,还需要强化学生感受美与创作美的能力,使得审美与实践操作技能进行融合,最后创造出充满美感的作品,也是教育体系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在兴趣中感知美
充满美感的界面、充满动态变化的图文与声像,在对学生个人的注意力予以吸引的基础上,也对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了有效激发,使得学习成功的概率得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比较强,有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强化、学生思维的有效拓展、助力学生充分感知美。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对周围的各类事物充满着好奇,具有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意识[1]。唯有具有好奇心与浓厚兴趣,学生才能够具备感知美感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整体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水平比较高,因此,教师有必要使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创新教学模式。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学生唯有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具备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能够掌握相关的操作本领,使得学生具备更高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在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传授时,需要对学生主动探求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实践效果。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传授“页面布局”板块的知识时,可以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展示优秀学生所设计的页面。教师运用丰富与多元的页面作品来对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对页面布局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奇妙性,在正式上课时,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听讲,希望自己也可以设计出同样优秀的作品。再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传授多媒体制作过程中的“设置动画效果”内容时,在进行新知识传授之前,可以展示出两张内容一样的幻灯片,教师先展示出静态的幻灯片,之后再对动画效果进行设计和展示。这时,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述,便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产生想要尝试的欲望。
兴趣始终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以及掌握知识的潜在动力,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激发始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激发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意识到其学习的知识存在相应的价值,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自身的好奇心,还能够为学生们创造出实践的机会与平台[2]。在学生对相应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之后,便会持续进行钻研与探索,从而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二、在探究中鉴赏美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属于寓教于乐与上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培养和强化仅仅是起点。如何对学生学习兴趣予以保持并且主动进行探索与鉴赏美是更为关键的过程。鼓励与引导学生灵活地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自主地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探索。在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时,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展开竞赛活动,进行自由辩论,共享方案,对思路进行启发,比如指引学生使用计算机对文稿进行编辑等。
就学生来讲,信息技术课程所需要传授的知识是非常多的,学生难以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唯有持续提高同时不断获取知识。网络技术体系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状态,不同形式的卫星网、校园网持续出现。若是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全部依赖教师的指引与教导,那么只能够坐以待毙,逐渐被整个时代淘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对学生人员自身的主动性予以激发,提供实践的平台与条件,使得学习人员可以自主进行探索,对身边的美予以鉴赏。
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角色转变为知识传授、指导与设计者,角色应该更为多元,对学生自学能力予以培养,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与信息予以获取,对自身的缺陷进行弥补。由于当下的计算机教材大部分都比较简单明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看得懂。教师发挥的是贯通与点拨的作用,教师只需要对难以理解和出错率比较高的地方进行讲述,传授有效性的方案。比如教师在对“文字的编辑与美化”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先助力学生寻找到对文字进行装饰的对话框,各个对话框对应的效果没必要一一传授,在学生自主进行实践之后便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学生能够形成学习成果,感受成果的美感。在进行探索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多动手,将学生视为主体,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实践技巧,比如鼠标与键盘的使用方法等,并不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述。
三、在实践中创造美
自学可以助力知识的掌握,尤其是理论知识,为了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知识,还需要亲自进行实践与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助力创造美整体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属于知识与技能融合的工具性课程,它不仅仅需要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予以掌握,还要求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在进行操作实践时持续进行创新。国内的教育理论学家指出,最为有效和积极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体验与创造时持续进行深入学习。在对Word相关的内容进行传授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这样的作业:设计出一张可以映射出自身特征的学籍卡,在下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感知与深入运用,使得知识彰显出自身的實践价值。在学生学习完浏览网上信息与对信息进行下载的知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上的资源与Word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可以完成具备自身特色的作品内容,互相研究和深入学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来对实践问题予以解决,同时在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持续学习和不断发展[3]。唯有如此,才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书本当中的知识可以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助力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积极性。
结束语
实践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欣赏美、鉴赏美与创作美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学生创建出更为多元与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得信息技术课堂能够与美育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与融合。此外,需要关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助力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强化,对创新精神进行强化,落实素质教育任务,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丽,陈文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100-101.
[2]钱晓芳.谈美育实践与文化发展的关系[J].新美术,2019(03):114-118.
[3]赵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精读[J].基础教育论坛,2019(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