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的德育

2021-09-10 07:22李峰
清风 2021年14期
关键词:品德教师应事物

李峰

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人,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德育教学中,教师都需把德育教育融入文化教育。本文主要通过几个德育方面的案例,详细阐述我国高中历史德育教学过程中的传统德育教育。

教师应通过讲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学生,在德育方面,我们首先要重视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这些历史知识中学到德育方面的知识。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显得不够灵活,但学生不能只把知识点背下来,教师应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保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德育教育方面做到位。

教师应通过讲授历史知识,让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教师要通过历史教训,对学生进行教育。最能影响学生的,其实不是教师的讲解,而是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具有真实性、影响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德育教育方面,学生在品德上应做到爱国、爱家。要做到爱国,那么学生首先就要铭记历史,不忘历史,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做。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 教师需要让全体学生重点学习的一个知识点,那就是两次鸦片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共性,给当时我国经济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影响。课本中有提到,鸦片战争前,外国逐年扩大对我国的鸦片商品走私数量,使中国一年中流失的黄金白銀在1000万两以上。面对广州乃至广东外海鸦片大量走私的情况,担任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奉命前往广州严厉执行禁烟。林则徐收缴了大量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此举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了清政府全国禁烟的强大决心和中国弃绝使用毒品的善良道德。在讲解此类历史知识时,教师可趁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中国人,做一个爱国的中国人。

教师应通过讲授历史知识,让学生正视不同的文化与政策。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教导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于不同的事物,要用正确、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去贬低它,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喜欢的事物,对于其他的事物则抱着践踏、贬低的思想。如果这样,我们不仅践踏、贬低了事物,同时也贬低了自己的品德,把自己的品德不当回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必须要正确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如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托、共同奋斗,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多民族共同生活的情况。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告诉学生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和政策,我们应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对于政策,我们要遵守,对于文化,我们要尊重。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不能单独进行思想上的口头教育,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素养,就要把历史课堂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教师应事物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单独中的洞见
品德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