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2021-09-10 06:26:53林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德育教育信息技术

林立

摘要:在中国迅速发展5G信息技术上,日常通信设备简单而实用;特别是新媒体的划时代产生,让人吸收信息简单而多元化,充满无限可能性。对此,小学的德育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时代特点,不断改革更新,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教教学;德育教育;党史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意义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品德”,修身、齐家,治国之根本;《论语.述而》中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意思: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可见,品德修养在古代教育已经是必须课。在现今追求名利的社会,更不能失去对品德的教育。因此,品德教育成了小学教育重要组成一部分。但小学的品德教育不能仅靠一名教师,一个班会的简单讲解,而是要将品德教育融入学校、带入课堂、渗透学科、带动日常。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若将品德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通过信息技术资源、情境和具体形象的例子,激发学生们对德育情感,引导学生们理解那些抽象的德育理论,把枯死的理论知识,注入新的活力。

二、如何把信息技术和德育教育融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手段,在一定基础上支持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

1.信息技术课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合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伴随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小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生的初始学习阶段,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时机。然而,行为习惯是一个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抓起,通过一定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们思维发展,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品德素质,将会终身受益。

信息技术课可以结合电脑机房纪律要求,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例如进入机房前安静排队,进入有次序,机房内拒绝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爱护鼠标、键盘和显示器等各种设施,离开时更要摆放好座椅、正规关闭电脑、收拾好所带物品。对于日常遵守纪律的学生们给予奖励、日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们给予教育引导。对此,鼓励学生们从小事做起,例如在计算机的关机步骤中,强调关机,不仅仅是关显示器,或者直接关掉主机开关电源;而是从“开始”菜单开始,选择“关机”,从而保护计算机的数据安全和其设备。不随意删除或修改计算机内的程序、不随意拨插电源、非必要不乱下载东西、不用U盘安装程序。“勿善小而不为、勿以善恶而为之”,从机房的行为规范中,培养学生们尊重做人、注重细节的性格。此方式方法适合1—2年级的年龄段。

2.信息技术课和网络的多元化相融合

现今时代,网络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互联网对于学生们就是好像充满新奇、刺激和没知的领域。每天都有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触网络,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或聊天、娱乐。然而,这些学生当中不可避免地有小部分学生透过网络接触到色情、暴力和反动等不良网络信息。对于三观还没成熟的小学生们,如果不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会直接影响小学生们的心理成长,跟着网络不良的信息变得“有样学样”,甚至“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因此,小学生们的网络品德教育成为了信息技术课的重中之中。

在机房的电脑,只要通外界网络后,通常都弹出一些不适合小学生的视频、图片、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或者网站。这时,学生们往往会有不自然的表现。这时候,教师不要急忙强闭性关掉,更不要对它闭口不谈;反而更需要正面引导学生们网络这些内容。同时,让学生懂得网络本身是个虚拟世界,我们要做虚拟世界中有素质有道德的网民,自觉维护规矩和秩序,要懂得区分和远离垃圾信息;同时,学生们之间互相监督,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多加宣传,让学生们在健康、丰富的网络海洋中遨游。此方式方法适合2—3年级的年龄段。

3.信息技术课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

爱国主义教育属于小学教育中重要一环,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但教师往往只重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传授,忽略了爱国教育的传递。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和发展史时,便让小学生意识到,国家的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特别在芯片制造业或者创新发展中,还是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让学生产生意识的危机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又例如:在传播的国家英雄事例,信息技术课就是最好的传播渠道,在课程上穿插着国家英雄事例的视频,增强小学生们对国家的发展信心,树立远大志向,增强民族自豪感。在任务驱动中,可刻意加入爱国主义的任务创造,利用flash课程,制度五星红旗、共产党100周年贺卡等方式,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的滴点爱国。此方法适合4—6年级的年龄段。

4.信息技术课程与党史教育相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历史。学生透过党史学习,做到更加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争做时代栋梁之材。同时,我们可以推进将党史教育与信息技术课堂融合,为党史教育注入新活力。

党史故事丰富多采,人物故事可歌可泣。但历史不能重演,人物不能复活,学生们仅靠文字表述,很难亲临其景式感受。利用信息技术便可以做营造声像俱佳、图文并茂、形象并存。信息技术可以对党史的革命文物进行综合信息数字提取、处理分析,建立“数字化档案”,然后通过动漫、IP打造、互动电影、纪录影片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提高党史教育的参与度、体验感。让革命先烈和党史故事“近在眼前”!此方法适合任何年龄段。

结语

多年的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创新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重点。5G网络的成熟,使信息技术更容易与教育相融合,特别是德育教育课程,完全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课程形像性拓展,使集体教育、自觉纪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参透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

参考文献:

[1]法永.小學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渗透策略浅谈.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2]钱伟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创新教育,2019:139.

[3]曾勇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30期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爱联学校 523320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德育教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8:03:13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