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和实践探索

2021-09-10 07:22熊素青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理传统文化实践

熊素青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宝库,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程当中,必须要实现二者的融合渗透,并对其中的学理要义和实践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学理起点和学理框架,从多媒体、课堂教材、主题活动三个角度出发,使传统文化的优质精神内涵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以期为今后语文课堂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提供更多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学理;实践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应是新时期教育的最根本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新时期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只是要注重知识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加强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出发点,探索语文课程的学理要义,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实现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演绎

(一)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起点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依赖的是每一代人的热爱与继承。而小学语文教学针对的是尚处于启蒙和发展阶段的学龄儿童,他们对于外界的知识充满了好奇,渴望对外界进行了解和探索。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神内涵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平衡好语文知识的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二者之间的关系,让二者的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实现共同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也为传统文化今后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起点。

(二)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框架

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关于品德培养和自我反省的精神理念,帮助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们的行为、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品行观念,指导他们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以此类思想理念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核心,既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求,又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当中。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故事形式相結合,契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进行阐释,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学理框架建设起来[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一)结合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学习

在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对学生的认知感官进行刺激,加深记忆印象[2]。因此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工具,将传统文化故事以文字之外的形式带给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带给学生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慈母情深》为例,教学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母爱情感。在学习进行到情感体会环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课件,课件内容尽量选择动画片,吸引学生的兴趣。动画片内容可以以《游子吟》一诗为例,通过母亲在缝补儿子衣服时的担心神情和关切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惦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平时母亲对自己在哪些方面展现了关心与爱护之情,使学生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再让他们重新回到语文课文当中,再次阅读文章,揣摩、理解文章情感内涵,使学生与文章人物产生共情。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化了小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为例,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读,让他们熟悉古诗当中涉及的生僻字与韵律,之后进行提问,安排学生对古诗内容进行翻译,由于学生并不理解古诗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故事,因此学生即便是掌握了诗文大意,也很难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这时教师可以以历史小故事的方式,讲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从军行》描写的是西域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交战的场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描写的是作者对于南宋朝廷迟迟无法收复失地的痛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讲述的是作者听闻军队成功平叛之后的喜悦心情,在讲述的过程中重点突出故事当中的爱国精神,适当扩展性的讲述一些体现爱国精神的历史故事,如苏武牧羊等,通过多个故事的讲述不断的深化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理解,让爱国主义思想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学生的思想中生根发芽,这株幼苗会在他们今后所经历的学习和体验当中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

(三)举办主题活动学习传统文化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举办相应的课堂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营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氛围,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中国春节的习俗和活动。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在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学生给出自己的回答之后,继续提问“大家知道在这些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吗?”将学生所说的活动记录下来,然后挑选其中的几个适合在教室中开展的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例如猜灯谜、诗词朗诵比赛、传花鼓、成语接龙比赛,通过游戏性和竞争性让课堂教学气氛更加热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进程当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了文化素养和收获了文学知识,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除了要正确阐释二者融合的学理要义之外,还要通过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小学生今后的知识水平和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8-61.

[2]杨洪鹏,赵志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策略——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2020(11):18-21.

[3]李欣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6(03):36-40.

[4]吴聪娣.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J].教育观察,2020,9(35):120-122.

猜你喜欢
学理传统文化实践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
旅行梦想促就科学新知
学理支撑,目标精准,评价引导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