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1-09-10 07:22曾灿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策略

曾灿

摘要: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无法发挥出作用。在本文中,就针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不可忽视的课程。因为只有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学会正确认识事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总是被边缘化,在教学中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使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一、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固定,所以逐渐开始有了一种僵化的形势。在讲解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大都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学生在课堂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本身的想象力、思维力等多种能力都无法得到激发和发展,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一种机械学习的过程,效率并不高。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导致小学生的疑问没有得到及时解答。

2.学生主体性未得到有效凸显

自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教师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在课堂上的绝对主导权,将课堂完完全全交给学生,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重新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去主动学习。而这也是教育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从目前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是有部分教师没有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转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旧沿用以往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导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长期下去,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将会减弱。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3.德育活动的设计过于形式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多的德育活动都可以通过这门课程来开展。从具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却并没有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中依旧只重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注重德育活动的多样性。导致德育活动流于形式,不具备较强的感染力。还有一些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没有提前去深入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想法和性格特点,导致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在设计德育活动主题时也没有新意,过于盲目。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充分了解学生,确保针对性教学

学生本身就存在差异,再加上他们的学习背景和成长背景之间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异也会比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一问题。要想确保针对性教学、有效性教学,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并且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去了解学生,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喜好,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为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提供准确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合理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来设置多个不同梯度的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进步的方向,逐步提升自己,做到因材施教。如此一来,道德与法治的課堂教学质量也将会得到有力的提高。

例如,夺人眼球的开课导入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我们的课堂早已屡见不鲜。老师们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面对着庄严而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面对着离学生的生活认知似乎很远的《宪法是根本法》的教学,人手一本宪法文本,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起初,笔者也试着把课本中陈飞平同学的例子做成微课,试图以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生活的体验,然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笔者将目光重新定格在这本书上,红艳艳的封面触发了笔者的灵感——根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

2.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积极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还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但是,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部分教师没有正确地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问题,与学生之间也缺乏平等的交流,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于教师存在畏惧的情绪。如此一来,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想充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地转变自身的观念,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构建宽松的、开放的思维空间和课堂环境,逐渐将自己放在学生的引导者地位上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课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借助学习终端 pad 中的学习任务,学一学法律条文、找一找其中关键、理一理之间关系,然后按照任务提示,将宪法和给出的其他法律拖动到相应的方框里。分享交流环节,学生利用投屏功能来充分发表自己见解、陈述自己这样操作的理由,不断地复现“宪法是根本法”这一关键点。

3.转换教学方式

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越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越浓烈。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相反,如果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针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教学的趣味性,积极采用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学,如“游戏法”、“活动法”、“探索法”等等,以此来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当中来,使他们可以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有趣的活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给学生搭建展示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宪法知识,教师也以学习伙伴的身份适时介入,与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五四宪法”诞生历程的视频资源,拓展了学习资源,拉近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避开了空洞的说教,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宪法制定的来之不易,是人民的宪法;另一方面对毛泽东提出的“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这一重要论述也有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感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其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去创新教学形式,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张光增.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5):142-143.

[2]纪应华,黄胜男.基于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19):135-13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