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的频繁交流,成语逐渐受到国内外翻译界的广泛关注,汉语与西班牙语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成语,展现着不同的语用风格和民族特征。本文将以语用等效为理论基础,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分析汉西成语各自的特点与来源,剖析形象词语与文化信息的转换方式,探求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与策略,以消除语用障碍与语用失误,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展现文学价值,提高译文水准,从而实现原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沟通交流,促进汉西语言文化的融合与趋同。
关键词:语用等效;成语翻译;西班牙语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27-02
基金项目: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20008);校級科研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CXTDN2019001)研究成果。
成语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凝结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表现力强的特点。汉语成语的结构分为四字格或非四字格形式,通过少量的文字能表达出十分形象的动作内容和文化底蕴。而西班牙语中同样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成语,展现着西班牙语国家不同的语用风格和民族特征。成语翻译不仅是汉语与西班牙语之间的语言转换,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若未能掌握好其形象词语与文化信息的转换方式,将会对汉西成语的表达造成一定的障碍,导致翻译失败,从而无法实现原语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沟通交流。
一、语用等效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于1964年在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等效翻译理论”。他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该理论的基本主张是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所引起的效果应等同于原文在原语读者中所引起的效果,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中国语用学会会长何自然也提出了语用等效的观点,他认为语用翻译应同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语用翻译通过展现原文目的意义,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1]。即“语用翻译应使原语作品和译文作品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达到等值效果”。
(一)语用语言等效
语用语言是指根据话语语境推导出的话语言外之力,即根据语境的纯语言因素推导出的词汇话语语境意义。语用语言等效翻译是从语用语言学方面入手,通过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来实现等效翻译。这种翻译不为原文形式所拘泥,但求保存原文的内容[2]。强调用译入语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将其内容表达出来,以求自然对等,语用语言翻译是通过展现原文的意义,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
(二)社交语用等效
社会语用意义是指通过话语交际者的社会文化认知,展现出语言社会文化的语用意义。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经济发展等背景的不同,人们在认知角度、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社交语用的等效翻译,则包括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充分理解并分析原文内容,顺从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保证文化交际的等值效果[3]。要实现翻译的社交语用等效,译者在考虑语言等效的同时,必须全面考虑译文和原文的文化、译文读者语言内部或外部等语境因素,完成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等效翻译,以求达到成功交流交际的目的。
二、汉西成语翻译策略
成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同时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为了使汉语与西班牙语两种语言交流无障碍,成语翻译需要借用语用学中语用等效理论的优势,使译者在翻译成语时,不仅能真实地传达成语意义,还能传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达到译文与原成语语用等效。
语用等效翻译所采用的方法不是固定的,译者应遵循多方面原则,在准确理解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力求体现原文风格与文化背景,灵活处理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翻译时保留原文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即在传达原文意思时,尽量做到译文的表达形式、句法结构等与原文保持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应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最大限度地对等。对等的内容包括词性、词序、语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段、语体风格、民族色彩等等,其理想目标是做到“形”“神”兼备,做到“语义上的等效”。
例句1,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中对青年人的寄语: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人民网西班牙语版在该新闻的报道中,将“一帆顺风”翻译为“viento en popa”,用直译的方式既表达了该成语的外延意义、蕴涵意义,又保留了其字面意义,实现了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
例句2,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为了民族复兴,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西班牙语频道将“千辛万苦”翻译为“mil y una penalidades”,可见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成语的修辞特征和表达方式,直接体现出原有成语的含义,让西语读者直观理解该成语所比喻的真实形象,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
(二)对译法
对译法是指通过与原文不同的词语和形象,反应原文整体意义的翻译方法。尽管中西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和思维认知范式有某些相同之处。所以,语言中会出现社会文化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形式。在汉语和西班牙语中,有些成语具有对应关系,在意义上和用法上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就可以借用字面意义虽然不同,但能够表达成语外延意义、蕴涵意义的现成成语来对译。
例句1,2019年9月西班牙国家报文章:O César o nada. La coherencia de Pablo Iglesias es absoluta. Solo cabe preguntarse si vale la pena sacrificarle la izquierda.这里的“O César o nada”不能简单地按照字面理解为“凯撒或无”,显得生涩难懂、词不达意,而应联系下文语境,可以体会出“平时的表现并没有很特别,但是突然之间却有了惊人的成绩”,结合汉语成语的特点,考虑其文化差异而形成的不同形象词,会发现其蕴涵意义恰好与中文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对应,因此,可以直接借用该同义成语进行对译,既保持了西语中的文化意象,还原了西语作者的意境。
例句2,2018年8月西班牙语世界报文章“Libro cerrado,no saca letrado”nos dice el refranero;de nada sirven los libros si no se los leen ni estudian,si solo adornan.此处“Libro cerrado,no saca letrado”字面翻译为“把书合上,就不识字”,而结合下文句意,可用反面着笔的方式体会出“读书总是有好处的”,因此,可以借用中文成语中蕴涵意义相似的表述“开卷有益”,通过用译入语中与原语表达具有相同语言语用效果的成语来翻译。
(三)意译法
意译是指若按照原文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不仅语言表达不通顺,而且不能有效地表达原文蕴涵意时,就需要舍弃原文字面意思,将原文的表层结构和表明意思打破重组,译出其引申含义或言外之意的翻译手法。在中西成语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和译文读者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尤其由于中西两国间的文化差异,如统统采用直译法,某些成语就难以表现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四字结构的成语,译者应重视如何传达原文意思,而非考虑结构。因此,可选择采用意译法,透过原文的字面意思,打破原文的语言形式,换用相宜的语言表达手法进行处理。
例句1,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第一章写到: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这里的“饱经风霜”如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表达出其蕴涵意义,又不能找到意义相合的对应的西语成语来借用,因此,可以用简单词语直接意译出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的深层含义,如acostumbrarse la vida dura,采用意译,同样可以实现语用含义的等效再现。只有语用意义的等效翻译才是合理且有效的对等翻译方法。
例句2,曹雪芹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道:“妈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此处“青红皂白”若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为四种不同的颜色“azul,rojo,negro y blanco”,则会让西语读者云里雾里,曲解文中的蕴涵意义,汉语成语“青红皂白”是指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因此,可以选择形容词bueno y malo,justo y erróneo,或者词组todos sin distinción来进行意译,否则无法有效地传递出原文信息。
(四)加注法
加注是指通过句末添加补充信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语句的翻译手法。成语的运用折射着一个国家在地理、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中西成语中的某些文化词语在翻译过程中无法获取对应的词语,形成了词义上的空缺,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加注法来弥补空缺。加注法通常可以用来补充说明诸如背景材料、词语起源等相关信息,便于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
三、总结
蕴涵丰富文化特色词汇的成语是汉西翻译中的重难点,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通过借助语用等效理论,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准确理解成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挖掘出中華成语语言文化的经典性、哲理性、实用性等特点,从而再现其修辞价值、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雯俐,龙翔.语用等效翻译策略文献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1):19-24.
[2]关前进.等效翻译与英汉成语的互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3]倪修璟.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J].英语广场,2018(11):36-37.
[4]吴爱荣,菲丽娜·米吉提.莫言小说中成语的用法分析及翻译原则[J].外语电化教学,2019(06):90-96.
[5]司景方.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翻译实践中奈达翻译理论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128-129.
(荐稿人:徐利,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胡甜甜)